当前位置:

入夏这种“懒惰” 竟有药可治?

来源:红网 作者:寻晓庆 编辑:吕周阳 2022-06-22 16:45: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6月22日讯(通讯员 寻晓庆)26岁的工人小曾最近有点“懒”,入夏以来,他每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口干舌燥,也没什么食欲。平日里生龙活虎的他,近期居然难以胜任日常工作。同事们也说他最近变懒了,建议他去医院做了一些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小曾带着疑惑来到了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诊,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寻晓庆一番问诊察舌把脉,给他开了个中药方。

吃完3付中药,小曾感觉到精力逐渐充沛起来,头不再昏沉,胃口大开,也不像之前那样时时口干了。

复诊的时候,他惊奇地对医生说:“没想到中医居然可以治懒病,起效还这么快!”

医生说,他这是典型的“湿热虚劳”,在南方闷热的夏季,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轻症通过保持凉爽、补充水分和盐分就可以恢复,重症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首选中医调治。小曾服用的中药方乃是由名方“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而成。

寻晓庆介绍,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体出汗增多,津液丢失,气随津脱,容易导致头晕乏力、口干多饮;中医理论认为“湿性重浊粘滞”,夏季的潮湿亦可导致人体困倦沉重、食欲不振。

这种湿热环境引起的症状也被中医称为“疰夏病”,中医著作《辨证录》中有记载“人有时值夏令,便觉身体昏倦,四肢无力,朝朝思睡,全无精神,脚酸腿软”。

“东垣清暑益气汤”由金元时期的中医大家李东垣专门针对“湿热虚劳”而创,有健脾清热、升清降浊之功效,正是夏季提神解暑的良方。

图片

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药房展示的“东垣清暑益气汤”。

清代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清暑益气汤”,是由中医温病名家王孟英所创,方药组成包括西洋参、冬瓜皮、西瓜翠衣、荷叶梗、石斛、黄连、竹叶、麦冬、粳米、甘草,这个方清热养阴之力更强,而祛湿之力较弱,中医师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

图片

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药房展示的“王氏清暑益气汤”。

寻晓庆提醒,“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非常强调内外环境(气血阴阳)的平衡。夏至过后将进入炎热的三伏天,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多补充水分,预防中暑;同时又不可过度贪凉(如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否则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中医称为“阴暑”之病。

来源:红网

作者:寻晓庆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6/22/114164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