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疾控后勤廉政建设实践的影响

来源:红网 作者:马征 编辑:周曼 2022-08-30 20:28:49
时刻新闻
—分享—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疾控中心作为主要的公卫机构,担负着辖区内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与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检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职能。自“非典”以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级政府对疾控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建立起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和监测检验手段,疾控中心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疾控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是民生资金,是保障居民基本卫生需求的专项资金,是任何人不得触碰的高压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背景条件下,在疾控后勤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公卫机构推进体制改革,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坚实基础。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保障疾控业务、教学、科研的发展,还能更好地满足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需求。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在疾控系统后勤开展廉政建设实践呢?笔者作为从事省级疾控中心后勤管理的资深从业人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疾控后勤廉政建设实践的影响提出几点思考。

1 疾控后勤管理中廉政风险点分析

廉政风险是指拥有公共权力的党政干部或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疾控中心的后勤是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管理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较,后勤部门掌握财、物的使用权和分配权相对集中。疾控后勤业务涵盖采购、固定资产管理、能源动力管理、基建/设备维修管理、物业环境支持、食堂经营等方方面面,涉及面广泛、流程环节多、资金量较大,分散的各个部位都存在潜在的廉政风险。各种重要因素交织在一起,后勤系统的党员和干部工作中便存在各种各样的廉政风险,常见的典型案例有因防控体系建设不完善或执行监督不到位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也有因个人修养或思想认识不足等主观原因引发腐败现象。

1.1物资采购环节

疾控中心承担着辖区内公众健康评估(含核酸检测、健康体检、疫苗接种等)、传染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预警、流调处置、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含特殊防控药品和生物制品)、疫情与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系统开发使用(健康码)等,每年试剂耗材、药品、设备等采购使用金额高达数千万元,涉及实验室、疾病防控、环境监测、卫生应急、免疫规划、数据信息中心等领域。因相关项目专业性强、竞争不充分,有些检验试剂、设备、服务的经销商在市场竞争中以高额回扣开路,或提高试剂、设备和服务价格,把差额部分作为回扣等途径与项目负责人或执行者进行买卖交易和利益输送。该环节若无严格制度约束和监督,很容易引发职务犯罪。

1.2基建维修环节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疾控中心彰显了作为和担当,但也体现了能力不足。为提升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更好地服务公众和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必要时会对实验室、门诊、临床研究基地等进行基建改造和零星维修,甚至整体迁址新建。有些建筑工程的发包、承包、分包等缺乏竞争的透明度,部分行业缺乏标准化和监管,一些项目承包人不惜斥巨资向主管项目的责任人行贿以谋求业务和利润。

1.3合同监管环节

合同监管是后勤管理中一项具有基础性和保障型的工作,是疾控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涉及物业支持、食堂供应、房屋出租、基础设施运维以及环境保护(生物安全和环保)等。后勤管理人员作为合同监管的主要执行者,应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在招标准入、过程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要求,并把这些要求细化到与服务企业签订的合同当中,从契约上保证管理要求的落实。但由于后勤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行业标准不透明,缺乏自律和指导,服务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可能性,常常向管理人员进行利益输送,规避监管或不作为。

1.4接受捐赠环节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向疾控中心,存在事前未沟通的直接捐赠、捐赠人不能准确提供生产企业资质和产品信息、海外捐赠的医用物资标准不统一等原因造成的捐赠物资质量不符合,引发的临床使用防护物资级别不够,使用的器械药品达不到诊疗效果等安全风险,加之未当面核验物资、拒收物资困难和捐赠人意愿难以左右等原因,势必存在部分不合规情况和资源浪费。面临风险如下:一是捐赠物资未及时办理入库入账手续,缺乏账务审计监管,可能会发生挪用等行为;二是捐赠方未提供物资购进票据,造成入库估价困难的情况;三是违规将捐赠款物用于职工福利发放,违反行风建设“九不准”的规定等。

2 新形势下疾控后勤廉政建设的实践

深入推进疾控后勤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保障环境,促进机构改革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通过加强廉洁教育、明确岗位职责、排查廉政风险、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追究、采用信息化手段等防范举措,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疾控后勤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2.1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纪律意识

从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复杂且多变,上级部门的指令多、变化快,势必存在廉政风险、生物安全风险、不作为“灯下黑”等各类风险隐患和作风问题。疾控中心能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来抓,落实“一岗双责”,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特殊条件下疾控后勤服务管理中,更是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工作纪律,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肃执纪问责。同时,全面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在日常防控、支持保障、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等过程中,牢牢把握使命职责,强化守纪意识和底线意识。

2.2强化警示教育,营造廉洁文化氛围

强化警示教育,让疾控后勤的从业人员时刻认识到廉洁自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重点岗位和部门开展专项培训教育工作,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并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利用网站、微信、OA等渠道,加强对党的政策、法规的普及培训工作,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加强廉政教育,尤其是疫情防控中由于思想麻痹工作不力而导致的违纪案例,要求对号入座,引以为戒,守住底线,常学常提醒。同时,将支部建在科室,利用“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纪律处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法》、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法律法规和党风廉政规定,增强守纪律、讲规矩意识,提高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的自觉性;此外,组织邀请预防职务犯罪、党校老师等专职专业人员开展讲座;观看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以及参观教育基地的形式,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后勤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

2.3建章立制,创新有效方式

政策法规是推动疾控后勤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完善廉政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制度嵌入流程,创新有效方式,做好重点岗位职工的廉政建设工作,提高自警力;完善制度,提高约束力;紧抓薄弱环节,提高预控能力。围绕疾控中心“人、财、物”管理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必须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规范权力运行。近几年,先后建章立制明确:凡涉及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必须通过中心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凡涉及人、财、物相关规章制度条款的变更,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凡重大事项和仪器设备的采购实行一事一议,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随时接受审计;凡后勤采购、财务等重点部门负责人以及收费员、采购员等重点岗位、关键部位人员应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实行定期审计、定期约谈和定期轮岗并纳入内控制度;补充完善应急采购经费审批制度和流程,重大/应急采购项目由专家组论证后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政务公开,科学决策。通过授权与审批、不相容岗位分离、采购预算控制、信息分析与绩效管理、会计系统控制、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合理保证了后勤管理工作中需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

2.4整合监督资源,构筑风险防控体系

疾控后勤工作中确定了岗位风险点、业务流程风险点和规章、制度、体制风险点,只是完成廉政风险防控“网”的建设,真正要让这张网动起来、发挥出作用,还需要落实监督管理,这其中疾控党委、纪检审计部门的作用尤为重要。只有党委牵头,才能带动行政参与和纪委配合,只有党委、行政、纪委齐抓共管,廉政风险防控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推进,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一盘棋。在这几年疫情防控实践中,疾控中心以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重点,纪检监察审计与行政工作有效融合,在党委的牵头下采取一系列举措,如在后勤管理中,整合监督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搭建监督平台:设备物资采购内控监管平台、库管供应管理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平台、合同监管绩效考核平台等,规范疾控后勤运行,形成了“管理、技术、制度”三位一体的预防腐败、渎职监督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3 疾控后勤廉政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疾控工作的“治未病”原则与廉政文化“防患未然”医理相通。按照“全面开展、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的要求,通过对疾控后勤各岗位廉政风险的“找、防、控”,开展岗位风险评估,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牢牢控制和及时化解岗位廉政风险,逐步建立以完善监管防控制度为目的,监管措施执行有力的长效防控机制。

3.1PDCA循环的运用

现代管理中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运用到疾控后勤管理中特别是廉政建设不失为一个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让大家积极地参与进来,查找贴近工作实际的廉政风险点、明确内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工作责权,在执行环节进行监管,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最后全面督查具体落实情况,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从而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具体如下:计划(P)阶段,要紧盯权力运行的初始环节,重点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个人犯错、权力出轨的机会;执行(D)阶段,要针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地进行风险分级防控及管理,确保防控责任链条环环相扣;检查(C)阶段,要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周期内,对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回头看,对达到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发现监管漏洞,及时整改;行动(A)阶段,要对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加以肯定,总结成文,制定标准和制度。对效果不满意、未达要求的措施,或还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跳到下一个循环中去。这样通过完整的闭环和循环管理,不断强化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3.2“流行病学”原理的运用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是:疾病在人群中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地区和社会人口学特征,这种分布上的差异又与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或个体的易感性有关,对此进行测量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可以有效预防的。“贪腐”是一种社会疾病,具有流行性疾病的共性,符合流行病学的研究特征,因此借鉴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研究、个案调查、横断面研究、描述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廉政建设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大量采集、整理一定时间内的贪腐案例,利用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成因与病理机制,提出针对性、长效性的防制措施,实现防范、制约贪腐发生、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足于疾控后勤廉政建设的现状和特点,采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形成符合科学性、针对性、长效性与可操作性原则的贪腐病“预警-防范-制约”三级预防体系。这既顺应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要求,又有助于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有效防制腐败提供方法论指导,同时也可为决策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借鉴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疗贪腐问题,将有力地推动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

3.3“痕迹化”管理的运用

流程痕迹化是在管理过程中如实记录时间节点、责任分工和管理内容等细致缜密的工作记录,是健全制度落实、形成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其意义在于推进日常管理行为的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形成管理制度和管理过程相互促进。通过流程痕迹化,有助于推进依法从业、提升工作绩效和强化监督考核,从而规范后勤工作,节约运营成本,规避廉政风险。以采购管理为例:依法采购是疾控后勤工作的重点,也是各项工作强化管理的着力点。根据历年内部巡视及外部检查来看,采购是审计监察和舆论监督的重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关注的重点。采购内部控制设计主要通过一系列授权与委托设计,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实现采购质量控制、发现采购价格公允、防范廉政风险等目标。采购流程痕迹化的应用把管理从关注结果转向过程管控,通过流程的显性化和落实情况的具体化,促进从业者主动依法依规履职。同时,通过对痕迹化信息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有利于更好的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实现市场供需双方公开透明的博弈发现所采购物资的公允价格,实现物资供应保障有序、资金使用规范有效、廉政风险防范可控可见的目标。

4 结语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近期多地出现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疾控中心作为公卫机构的领军人,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与此同时,在疫情的锤炼中,疾控廉政文化建设和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困境和挑战,如何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个责任”落到实处,更好地推进疾控机构的反腐倡廉工作,践行“卫生与健康战线”主力军的崇高使命,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是我们必须正视并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继续加强和深化疾控后勤党风廉政建设,是今后有效防控如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新形势、新情况下,只有持续不断创新改进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打造具有“防未病”的特色廉政文化,净化后勤服务环境,促进预防医学事业发展,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快、捷、廉”后勤保障。

作者:湖南省疾控中心 马征

来源:红网

作者:马征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8/30/117690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