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经66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为全面展现医院在发展建设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医院特推出“重点学科巡礼”系列报道,聚焦各学科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守护患者健康的生动实践,记录医护人员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感人瞬间,让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并感受医院所传递的温暖与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陆泽华 肖会玲 娄底报道
“真的是谈‘癌’色变,术前全家人都很忐忑。感谢专家用精湛技术为我父亲解除病痛,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近期,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创伤、心胸外科为一名73岁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为其精准切除肺癌病灶,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走进骨创伤、心胸外科,在科室主任杨莹的带领下,9名医生围坐一团,逐个讨论病例……每次手术后,他们都会及时进行全面复盘,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手术质量与安全,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
杨莹带领团队进行术前讨论,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
“他们把患者当亲人,细心又耐心,设身处地为我考虑,经常安抚我紧张不安的情绪。”彭女士在康复出院时,不停地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39岁的彭女士在体检时发现右上肺有一个1厘米左右的结节。她立即来到骨创伤、心胸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肺部结节有恶变可能,杨莹建议彭女士进行手术切除。
“患者右肺上叶后段可见一磨玻璃结节,结节较小,常规器械滑行或手指触摸定位结节难度较大。”骨创伤、心胸外科团队决定运用全肺虚拟导航系统(Lungpro)增强现实光学导航定位技术,对彭女士的右肺后段小结节进行经支气管镜下美兰染色精准定位,并进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楔形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彭女士安全返回病房。
此项技术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对肺部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显著的微创与精准诊疗优势,极大程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从有到优,从常规手术到微创手术,一步步走来,科室团结协作、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了一个个堡垒。”杨莹表示,多年来,骨创伤、心胸外科不断完善先进设备配置,加强学科建设力度,激励科研技术创新,夯实人才梯队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骨创伤、心胸外科团队历经多年技术攻关,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如今,骨创伤、心胸外科不仅能开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食管癌根治术、各种胸廓畸形的矫正术、胸部外伤急诊手术治疗等,作为创伤中心所在的科室,该科在抢救急危重复合创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开展了各种四肢骨盆复杂性骨折手术治疗及陈旧性骨折翻修等手术。
皮肉分离、锥心之痛、呼吸困难……在病房里,回想起那天的场景,早已脱离生命危险的肖阿姨仍满是后怕。“当时只觉得自己的骨头一节节都被撞碎了,然后就痛晕过去了。”那天,肖阿姨途经采石场,竟被迎面而来的铲车重重一击,左侧胸部受到严重挤压,血流不止,被紧急送到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
杨莹接到急诊科报告后,迅速组织启动绿色通道,通知B超室、输血科、麻醉手术科等科室严阵以待,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的生命拉锯战就此展开。
加急检查后,显示肖阿姨左侧胸部第1-9节肋骨骨折、第4肋骨断端插入肺组织内,右肺挫伤,左肺挫裂伤,左侧有气胸、纵隔气肿,左侧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医护人员紧急为其采取急救措施,并迅速送入手术室进行抢救。
杨莹带领团队为肖阿姨进行胸腔镜辅助下手术,五官科、乳甲外科、手足显微外科等多学科全力协作。经过8小时的鏖战,手术顺利完成。
“更多时候,决定患者生死的是时间和抢救效率!”杨莹说,创伤中心如同一个没有硝烟、永不停歇的战场,当严重伤、多发伤、复合伤的“重伤员”被推进创伤中心,一场以“秒”计算的抢救便开始了,只为尽一切力量护佑急危重症创伤患者赢得二次生命。
完善的急诊绿色通道,各部门医疗团队的快速反应,强大的多学科合作及创伤救治能力,急救MDT模式24小时待命……目前,创伤中心已建立起一套极速、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生命救护体系,挽回了多名因创伤而濒临停止的生命。
“创伤中心自成立以来,医院整合了人才、设备、物资等各类医疗资源,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杨莹介绍,医院开展严重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救护车未到,信息先到;患者未到,医生先到”,院前启动创伤团队,团队人员提前在创伤复苏单元等待患者,患者在创伤中心得到一站式综合救治,大大节省救治时间。
一天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市民黄女士买菜途中遭遇严重车祸,骨盆及全身10处重伤,命悬一线。
危急时刻,医院快速反应,迅速启动创伤中心绿色通道,胸外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创伤MDT团队一边抢救一边会诊,为伤者争夺生的希望。
凭借精湛的技术、高效的救治、默契的配合,为黄女士成功实施了3次手术,保障了她的生命安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黄女士伤情逐渐好转,身体状况良好,后期只需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至此,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抢救圆满完成。
站在无影灯下,骨创伤、心胸外科医护人员胸怀仁术,心系患者,做精技术,做优服务,把一个个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一个个家庭重燃“希望之火”。
骨创伤、心胸外科团队不断创新技术,助力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一直以来,骨创伤、心胸外科团队不断将前沿新技术融合到日常手术中,创新医疗技术,追赶学科高度。科室在人员培养上有良好的规划,每年定期派送各级医师外出学习、培训及交流,把新理念、新方法带回来;邀请专家来院授课,特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金龙玉教授,定期来院进行坐诊、手术指导、技术帮扶、学术交流等工作。
这,也是骨创伤、心胸外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的秘诀所在。
相较其他科室,骨创伤、心胸外科的患者一般病情重、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一支精干的护理团队对术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团队将卓越护理的理念深植于心,为患者提供高效、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
“每天管床医生会带领专科护士到病房对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健康指导,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助力患者快速康复。”目前,骨创伤、心胸外科拥有一支11人的护理队伍。护士长金成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能力,带领护理组始终站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提供最温情的守护。
“今年6月,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创伤、心胸外科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新契机。”杨莹说,下一步,将下大力气培养技术骨干,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把骨创伤和心胸外科做大做强;完善创伤中心建设,优化救治流程,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和应急能力,以全新的姿态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陆泽华 肖会玲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2/64/1419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