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五,每年新发病例约55万,且患者数量仍呈上升趋势。中晚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40%,而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因此,积极参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干预癌前病变和早期恶性肿瘤,提高癌症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筛查对象及起始年龄
一般人群:国内推荐结直肠癌筛查对象为50-74岁的成年人。这一年龄段的个体应将结直肠癌纳入常规筛查计划,以期在无症状阶段筛查到潜在病变。
高风险人群:对于有结直肠癌或结直肠腺瘤病史、家族史(尤其是近亲属患病)、炎症性肠病者应定期筛查。
有遗传背景人群: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人群。
部分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人群:如肥胖、吸烟、长期饮酒、红肉摄入过多、缺乏运动等高危因素的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应提前,并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筛查。
筛查方法与选择
根据个体风险、偏好、资源条件等因素,可供选择的筛查方法包括:
粪便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简单易操作,通过检测粪便中隐藏的微量血液,提示可能存在肠道出血,粪便隐血试验经济实用,无痛无创。每年体检进行一次大便常规+隐血试验,如初筛呈阳性者则再行结肠镜检查。
肛门指检:通过肛门指检这一体格检查手段可以发现大部分直肠下段的病变,方便、快捷、无痛苦,但对高位病变无能为力,需有经验的临床医师进行这一体格检查操作。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能够直观看到整个结肠并进行活组织检查。对于一般风险者,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对于高风险人群,需要每年或更短间隔进行检查。结肠镜检查不仅可确诊是否为结直肠癌,还能及时切除发现的息肉,预防其发展为癌症。
其他筛查手段: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等)、腹部CT、胶囊内镜、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等非侵入或微创检查方式,适用于特定情况下替代或补充上述筛查方法。
异常结果处理与随访
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如粪便隐血阳性、影像学发现可疑病灶等),应立即安排结肠镜检查以确认诊断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结肠镜下发现的息肉通常会被切除,早期癌症可能通过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对于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后续将按诊疗规范进行分期、治疗规划及随访。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
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
便血(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与粪便混合或附着于便面);
腹部疼痛、不适、胀气;
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疲劳、贫血等症状。
饮食运动预防小贴士
健康饮食习惯,合理平衡膳食,减少红肉类及腌制品摄入,增加粗粮、水果摄入,同时要戒烟、戒酒;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规律作息;
减少环境致癌因素接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素;
注重自体健康管理,了解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的促瘤作用;
养成健康乐观阳光的心态,尽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是防治该疾病的关键措施,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肿瘤防治,早筛先行,如果您符合筛查条件或有相关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科学评估个体风险,制定个性化的筛查计划,携手共筑防癌关口。(通讯员 隋倩)
来源:红网
作者:隋倩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8/59/1373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