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孤独症日丨解读“孤独症”误区,用爱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来源:红网 作者:伍燕 周菁 编辑:杨胜男 2024-04-02 16:50:5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4月2日讯(通讯员 伍燕 周菁)你知道吗?在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有些特别,仿佛只身一人生活在遥远的星星上,所以被浪漫地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2024年4月2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

4岁的乐乐(化名),平时喜欢自言自语,不主动与他人交流,很少与人有目光对视,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爸妈起初没有重视,觉得孩子还小,可能是胆子小,等上幼儿园多接触小朋友就好了,之后妈妈带乐乐去社区体检,医生察觉到孩子异常,对其进行检查,初筛为孤独症阳性。随后,家长带乐乐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童保健康复门诊进行免费复筛和诊断,经评估,乐乐被确诊为“孤独症”。

对于孤独症家庭来说,孩子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家庭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康复效果,还会对家庭造成额外的压力和困扰。

误区一:会说话≠会交流

家长:我的孩子“会”说话,怎么会是孤独症?

解读:孤独症核心问题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并不能完全作为孤独症判断的依据,会说话不等于会交流。

误区二:孤独症≠不能上学

家长:我的孩子确诊孤独症,他是不是以后不能上学了?

解读:近年来,随着诊断能力、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孤独症的预后正逐步改善,部分患儿的能力可以接近正常水平,可以随班就读,让他们在主流教育中得到融合成长。

误区三:孤独症有特效药

家长:孤独症有没有什么特效药?

解读:孤独症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物理等其他治疗,亦无法治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心理行为干预、康复训练和教育,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家长要选择专业的医院,让孩子接受系统、专业的干预治疗。

误区四:做康复就是教认知学说话

家长:做康复就是教他说话写字算数?

解读: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训练包括教授孩子如何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情境,不仅仅是认知和语言。

误区五:交给康复治疗师就行

家长:我们平时工作太忙了,把他交给康复治疗师跟老师就行了?

解读: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也是最了解孩子需求的人,家庭应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孤独症认识的一些误区和解读,使我们对于孤独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中心主任谭鑫提醒,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伍燕 周菁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8/94/136961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