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7日讯(通讯员 张敏 高琳)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肺外结核科、骨科、超声医学科及病理科携手合作,利用超声引导下的精准穿刺活检技术,成功为一名辗转多家医院未能明确诊断的年轻女性患者确诊“腕关节结核”,为其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疑难疾病诊治中的显著优势。
一场持续两年的“疼痛谜案”
26岁刘靖(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左手腕会突然肿痛,而且一痛就是两年。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扭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手腕肿得像馒头,连拧瓶盖都困难,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两年来,刘靖辗转多家医院,被诊断为“腕关节感染”。常规检查始终无法明确病因,疼痛反复发作,让她身心俱疲。
多学科专家会诊,锁定罕见“元凶”
在几乎绝望之际,刘靖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肺外结核科就诊。由于腕关节结核极其少见(仅占骨关节结核的1%~3%),且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联合骨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专家共同会诊。
创伤、关节、骨病科丑克主任分析病情后认为:“腕关节结核可能性大,但需精准取材才能确诊。”传统穿刺方式风险高、成功率低,而超声引导下的精准穿刺成为最佳选择。
超声“导航”精准穿刺,病理检测一锤定音
超声医学科介入团队首先通过高频超声检查,清晰显示患者腕关节滑膜增厚、积液,并精准定位到最可疑的病灶区域。随后,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医生像“狙击手”一样,安全避开血管和神经,用粗针穿刺成功获取病变组织。病理科采用先进的分子检测+抗酸染色技术,最终锁定“真凶”——腕关节结核!这一关键诊断,为刘靖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决定性依据。
明确诊断后,肺外结核科为刘靖制定了个体化抗结核方案。短短几周,她的腕关节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大幅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腕关节结核症状隐匿,传统检查难以确诊。”该院肺外结核科主任曹仕鹏指出,“超声引导穿刺+病理检测的组合,为这类疑难病例提供了快速、精准的诊断新途径。”
MDT模式:破解疑难疾病的“金钥匙”
在精准医疗时代,MDT模式完美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仅大幅缩短了诊断时间,更通过多学科的专业视角,避免了单一科室可能出现的诊断盲区。
超声医学科的实时引导让穿刺活检变得安全精准,病理科的先进检测技术则提供了确凿的诊断依据,最后肺外结核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患者真正受益。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多学科协作的智慧结晶。
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MDT模式必将发挥更大作用。长沙市中心医院将持续优化这一模式,整合更多优势资源,让更多疑难病患者能够接受精准医疗带来的便利。在这里,每个疑难病例都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支专业团队在为其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张敏 高琳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51/1513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