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宫内膜为何会“跑”到肠道?一文了解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源:红网 作者:杨慧婷 蔡姣迪 编辑:李雅婷 2025-09-05 11:10:5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9月5日讯(通讯员 杨慧婷 蔡姣迪)你知道吗?子宫内膜不仅能在子宫内生长,还可能会“跑”到肠道上?这是一种叫做“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它能引起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一系列症状,值得女性朋友们了解和重视。今天,长沙市第四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国群就来为大家揭开这一疾病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肠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本应安分地待在子宫腔内,伴随月经周期规律地生长和脱落。然而,有一部分子宫内膜组织却并不“安分”,它们可能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离家出走”到子宫以外的地方——如卵巢、盆腔腹膜、输卵管,甚至远赴肠道、膀胱等部位,并在此异常生长、反复出血,形成病变,这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由于肠道与子宫相邻且接触密切,更受子宫内膜组织“偏爱”——它们沿着盆腔液流动或直接浸润,最终“扎根”至直肠、乙状结肠、盲肠等区域。而且,它们仍保留着对激素的反应能力:每次月经来潮,它们也会跟着出血,但血液无法像正常月经一样排出体外,就会在局部积聚,引起炎症,导致肠壁增厚、粘连,甚至形成肿块,这就是肠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特强“伪装者”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容易被误诊为肠癌,因为它的“伪装能力”极强:

症状“以假乱真”: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甚至肠梗阻,这些症状与结肠癌高度重合,很难从症状上直接区分。

影像学“难辨真假”:CT检查可能显示肠壁增厚、肿块;肠镜下也能见到肠腔狭窄、黏膜溃烂,这些影像特征与肠癌极为相似。

关联信号“藏得深”:仅部分患者腹痛、便血会随经期加重、经期后缓解,大部分人症状与月经周期无关,导致妇科因素被忽视。

因此,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成了揭开谜底的关键。

确诊后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若症状较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孕激素(如孕三烯酮)或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抑制内膜活性,缓解症状。

手术干预:若已引发肠梗阻或药物治疗无效,需切除肠段病灶。

长期管理:术后需通过药物巩固治疗,并定期随访,预防复发。

可以预防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无法完全预防,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经期护理: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减少经血逆流风险。

激素管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避孕药;避免滥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

谨慎宫腔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等宫腔手术。

定期检查:有痛经、不孕等症状者,建议定期妇科检查;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人群,更需提前重视、定期筛查。

陈国群提醒广大女性朋友们,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与月经周期有隐约关联,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排查妇科问题避免延误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杨慧婷 蔡姣迪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97/152582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