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科普|如何科学应对“智齿”困扰?

来源:红网 作者:龙雨晴 编辑:马婉华 2025-02-19 18:00:17
时刻新闻
—分享—

智齿是牙槽骨上的第三磨牙,也是嘴里最后面的一颗牙。之所以叫“智齿”,是因为它萌出时间最晚,一般在18~25岁萌出,正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阶段。

智齿是人类进化遗留的产物。随着人类的进步,食物越来越精细,咀嚼系统逐渐退化,人类的颌骨体积变小,颌骨上几乎已经没有智齿的生长空间。所以,现代人的智齿往往难以正常萌出,从而引发口腔健康问题,需要尽早拔除。

长沙市口腔医院医生介绍,智齿疼痛往往是因为智齿没有足够的空间正常萌出而出现阻生,当牙冠不能全部冒出头时,上面就会有牙龈覆盖,阻生牙冠与覆盖牙龈之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成为细菌的温床,导致局部感染,引发智齿冠周炎的发生,这就是常说的“智齿发炎”。

此外,智齿或邻牙接触区龋坏引起牙髓炎,也有可能导致牙痛。有的智齿倒向旁边的牙齿生长,还会导致邻牙牙根吸收、松动。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拔牙前

年轻患者:拔牙前1-2日充分休息,尽量避免感冒咳嗽等身体不适影响术后恢复,女性患者需避开生理期拔牙。

中老年患者:拔牙前保持良好作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有停/用药需求者应咨询相应专科医生。

高血压患者:拔牙前3日监测血压,尽量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方可使拔牙风险更低。

糖尿病患者:拔牙前3日监测血糖,空腹血糖在8.88mmol/L以下,或餐后血糖控制在11mmol/L下方可进行拔牙。

心脑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或III级-IV级患者不能进行拔牙手术;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患者也不可拔牙;因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是否停药,在拔牙手术前应着重关注凝血功能等情况。

骨质疏松患者:临床上因骨质疏松严重服用或注射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术前应咨询相关科室医师停药事宜,避免术后出现化学性颌骨骨坏死等情况。

有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事先咨询相关科室医师后再于口腔科就诊。

拔牙当天

年轻患者:在拔牙前可以适当吃一点东西,补充能量,避免空腹,以防在拔牙期间容易因紧张引起低血糖的情况,但也不建议吃得过饱,不可以吃太油腻的食物,避免拔牙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伴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应进食,不可空腹拔牙,所服药物不能影响拔牙手术。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好空腹前来,完成血糖检测后再进食。

拔牙后

拔牙后应在医院内留观30分钟,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术后当天要选稍温凉的软食,避免刺激创口。术后24小时内请勿刷牙、漱口,避免伤口出血。勿用舌舔创口,勿反复吸吮、吐唾液,勿用手或其他物品触碰伤口,防止出血或感染,术后1-2天唾液里含少许血丝属于正常情况。

拔牙后1-2天内禁止剧烈活动。若病情需要遵医嘱服用消炎、止痛药。术后1-3天是肿胀高峰期,术后2天内可在拔牙侧脸颊部间断冷敷减少出血、疼痛,术后2-3天无出血后可行局部热敷。

伤口缝合如为可吸收缝线可自行吸收,无须拆线。如为不可吸收缝线应拔牙术后7-10天拆线。

若术后有明显的出血肿胀、发热、开口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如还有需拔除的患牙,待张口不再明显受限、伤口几乎没有痛感,或是拆线之后再次手术。智齿拔除后,通常无需修复。若是功能牙拔除,术后3-6个月可咨询修复科种植牙修复事宜,1个月后可进行可摘义齿修复。(通讯员 龙雨晴)

来源:红网

作者:龙雨晴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6/53/147145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