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吴先生频繁出现排气增多现象,午饭后常伴随腹胀感,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社交,他急忙前往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消化科就诊检查。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副主任医师余仁贵表示,排气作为消化系统正常生理现象,其频率变化往往能反映肠道健康状况。健康成年人每日排气10-20次属于正常范畴。当频率显著增加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存在功能异常或器质性问题。常见诱因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诱因
高纤维食物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完全消化,进入结肠后经肠道菌群发酵,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氢气、甲烷等气体。纤维摄入量突然增加时,产气量会显著上升。
快速进食导致空气吞咽:咀嚼不充分或进食速度过快时,吞咽动作会带入过量空气。这些气体部分通过打嗝排出,剩余部分进入肠道形成肛门排气。
肠道菌群短期失衡:某些药物的使用、饮食突变等因素可能改变肠道菌群构成,某些产气菌过度增殖会提高气体生成效率。
碳酸饮料或口香糖摄入: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直接释放到消化道,咀嚼口香糖时频繁吞咽动作也会增加空气摄入量。
病理性诱因
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无法在小肠分解,大量未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发酵,产气速度加快,同时引发渗透性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和内脏高敏感性,导致气体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患者对胀气的感知增强,实际产气量可能并未明显增加。
炎症性肠病:肠道黏膜炎症反应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未充分吸收的营养物质刺激细菌过度发酵,导致屁量变多。
消化酶分泌不足:胰腺功能减退或胆道梗阻时,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不完全,这些大分子物质进入结肠后延长发酵时间,产生硫化物等异味气体。
观察三个预警信号可帮助判断是否需要就医:排气频率突然倍增持续超过2周;伴随持续性腹痛或排便改变;粪便出现油滴、黏液或血丝。建议记录每日饮食与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
对于无伴随症状的单纯排气增多,可先尝试以下调整:分阶段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每日保证30分钟步行促进肠蠕动、避免连续使用吸管饮水、控制高糖分水果的单次食用量。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若长时间出现排气习惯改变,例如屁量过多或屁味异常等,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夜间平卧后仍频繁排气且伴有反酸烧心,可能提示胃排空功能障碍;排气时出现强烈腐臭味合并贫血症状,需排查消化道出血可能。(通讯员 卿佩星)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90/14938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