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已完成食品安全抽检570多万批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甘伟萍 2025-11-26 10:02:5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孔德晨)记者25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获悉,食品安全抽检已经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的各类主体和各种业态,“十四五”时期,全国共完成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107万件;截至11月中旬,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完成食品安全抽检570.26万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5.6万批次,不合格率为2.74%。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围绕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以法治思维、问题导向、科学态度,谋划推进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在食品品种上,食品安全抽检已经覆盖了39大类食品,既有蔬菜、水果、畜禽肉等各类食用农产品,也有米、面、油等各类生产加工食品,还有餐饮食品等。百姓日常生活中能买到、吃到的食品,基本上都已经纳入了抽检的范围。在检验项目上,食品安全抽检覆盖了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农药、兽药、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2066项指标。

孙会川介绍,食品安全抽检以发现问题为目标,让食品安全抽检更有前瞻性。

把“孩子吃的”作为关注的重点,对在产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实现100%抽检全覆盖,每个月都抽检全部在产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各省市场监管部门对校园餐以及食材集中采购平台开展“双周检”,要求在每两年的周期内,实现对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校园食堂抽检的全覆盖。

把“有问题的”作为抽检的重点,一方面将今年重点整治的校园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劣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滥用以及食用植物油等突出问题,作为抽检监测的重点。另一方面,对既往抽检不合格率比较高的食品品种和检验项目,加大抽检的批次,对检出不合格的企业实施跟踪抽检,对于投诉举报、舆情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风险研判,组织实施专项抽检。

把“说不准的”作为工作重点,组建抽检蓝军队伍,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增强抽检的靶向性,提高精准发现风险的能力。开展直播带货、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等专项抽检,对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加大风险监测力度。

此外,为顺应食品安全监管新情况新问题,着力解决“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科技项目攻关,针对公众关切的食品掺杂掺假等检验技术难题,研制发布了106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可以检测近千种物质,检测范围覆盖了面制品、肉制品、豆制品、调味品等多个重点食品品类。针对食用农产品快速筛查需求,发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67项,在农贸市场、校园食堂等重点场所发挥“快速筛查”作用,提升问题发现效率。针对产业发展状况和监管实际需求,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累计发布国家标准1725项,持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我们进一步加大不合格食品的核查处置力度。”孙会川说。“十四五”时期,全国完成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107万件,罚没金额约4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1.3万余件。“十四五”以来,多批次不合格的企业数量已呈大幅下降趋势,2024年与2020年相比下降近50%,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又下降57.47%。同时,指导各地建立技术专家库,帮扶食品企业11525家。通过处置一个问题、防范一类风险、规范一个行业,着力促进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甘伟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