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5日讯(通讯员 小姿)在快节奏的现代职场,不少上班族的体检报告上悄然出现了“颈椎曲度变直”的诊断。长时间伏案工作,让许多年轻白领的颈椎提前“老化”。近日,长沙泰和医院康复科医生指出,颈椎健康与日常饮水习惯密切相关,并为大家揭秘了“喝水护颈”背后的科学原理。
许多人都曾疑惑:为何医生会建议颈椎不适者“多喝水”?康复科医生解释,这并非一句空泛的安慰,而是基于颈椎间盘的生理结构。人体颈椎由7节椎骨构成,椎骨之间的颈椎间盘犹如含水性极高的“果冻”,依靠周围组织液渗透来获取水分和营养。每次脊柱活动,都会产生类似水泵的效应,帮助椎间盘吸收水分,维持其弹性和缓冲能力。
一旦人体长期饮水不足,椎间盘便会逐渐“干旱”,失去饱满弹性,导致颈椎承受的压力倍增,最高可达平时的3倍以上。缺水的椎间盘不仅易引发纤维环脆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还会刺激周边韧带与肌肉,引发颈部僵硬、酸痛、手麻、头晕等一系列症状。医生强调,许多人的颈椎问题,根源往往始于长期、隐性的缺水状态,不良姿势只是加剧问题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何科学饮水才能有效养护颈椎?康复科医生提出“护颈三数字”原则:
一是量要足。建议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水,约相当于7-8杯(每杯200-250毫升),为椎间盘提供基础水分保障。
二是时定时。建议每隔30分钟饮用约100毫升水,避免等到口渴再喝,那时椎间盘已处于缺水状态。
三是动一动。饮水后不宜立即久坐低头,可花10秒做一个简单的“颈椎吸水动作”——缓慢后仰头部,轻柔挤压并放松椎间盘,促进水分吸收,相当于给颈椎进行一次“补水按摩”。
同时,医生也提醒大家避开补水“雷区”:避免一次性豪饮超过500毫升,以免增加肾脏与椎间盘负担;咖啡、奶茶等含糖或利尿饮品不能替代饮水,反而可能加速体内水分流失;此外,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不适宜,温水最佳。
除了科学补水,康复科也推荐办公间隙配合做一些舒缓动作,如“抬头看天花板”以对抗颈前屈、“转肩晃手臂”以松解斜方肌、“踮脚走猫步”以激活核心肌群,实现“带薪护颈”。
长沙泰和医院康复科专家特别提醒,若市民长期存在肩颈疼痛、僵硬,或伴随头晕、手臂手指发麻、四肢乏力等症状,需警惕颈椎病可能。此时切勿盲目推拿按摩,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小姿
编辑:向婉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69/15456245.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