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战疫日记(14):“妹陀,你要保护好自己!”
2020-02-15 18:00:24 字号:

战疫日记(14):“妹陀,你要保护好自己!”

战疫日记(13):新冠肺炎病房里9岁小患者的礼物

战疫日记(12):我是你们的勤务兵——隔离区感控督察员

战疫日记(11):与病毒作战,有爱就不孤单

战疫日记⑩: 在这里,我们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战疫日记⑨:生死时速 默默在心底给我们“战队”点个赞!

战疫日记⑧:“出院喽!”极大地振奋了队员们的士气

战疫日记⑦:收到两个孩子的来信,我想你们了!

战疫日记⑥:医护人员要成为病人精神的“定海神针”

战疫日记⑤:医生“线上线下”的关怀和安慰也能成为患者的一剂良药

战疫日记④:这里一切都挺好,请你们放心

战疫日记③:病人好转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战疫日记②:4人到25人 医护力量再加强

战疫日记①:在使命面前,“害怕”这个词必须放下

真正的抗疫一线是什么样子?很多医护人员在报名参加一线志愿者时对这些还没有具体的印象,直到真正走进隔离病房,开展实际工作,才会有切身感受......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医护人员驰援一线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通过记录“白衣天使”们的工作日常,捕捉“战疫”最前线的点滴感动。今天,为我们讲述的是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驰援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骨科护士朱继丽。

??1.jpg

??2.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亚男 通讯员 秦璐 李晶 整理报道

2月13日 阴

今天是我在长沙市公共救治中心支援的第8天,工作环境已经熟悉,战友们也有了协作的默契,护理与防护继续加强学习。目前,我分派在第11病室参与一线班的护理工作。到今天,科室已经收治31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最小的患者年龄8岁,最大的患者年龄74岁,年龄差出现大多是由于家庭传染、集体确诊的缘故。这时,我特别希望外面的人们能更加警惕些,认真做好防护措施,既保护自己,又保护家人。幸好,科室的患者大多数属于新冠肺炎的轻症,处置和治疗也都及时得当,正在逐渐好转。尽管如此,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深刻了解防控和治疗都是“重中之重”。

在病区工作,防护穿戴是有严格要求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还有紧压的护目镜,但最让我懊恼的是,因为护目镜会有起雾的状况,加上戴了双层手套令手的灵敏性降低,给患者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和打针输液的难度双倍增加,虽然我总是希望能“一针见血”,让患者们少受些苦。

不过,今天夜班上岗时,病房里的一位60岁的患者阿姨让我好感动。清晨6点,我给这位13病床的阿姨抽血,阿姨十分配合,就是和我说话时有点“奇怪”。我站在阿姨左边,她就对着右边说话,我以为她想要在右手抽血,就立马换到右边,结果阿姨又把脸对着左边。看出我的疑惑,阿姨连忙解释“妹陀,你要保护好自己,我不想你们被传染了!”听了阿姨的话,我好感动。阿姨又接着安慰我说:“我的血管不太好抽,你们戴着护目镜和手套也不容易操作,别紧张,慢慢来就行。”阿姨的体贴真的很温暖。原来,不只是我们在守护你们,你们也在尽力保护我们。

成为医务人员,我很自豪,可是我却不希望我的职业被“神化”,身处高危风险的工作环境,笨重的防护服和连续数小时的憋闷不适,工作前提前三小时不吃不喝减少防护服的穿脱风险和浪费使用,还有口罩、护目镜压迫到满脸印痕……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有患者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得我们医务人员更加心怀温暖和动力,工作起来也干劲十足。

其实这些天,我们不只收获了患者们的认可,医院“后援团”给我们送来的各种各样“源源不断”的爱心与支持也让我们幸福感“爆棚”。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发动的“百家衣”捐赠活动,让我们每天都穿着干爽的衣服上班。护理部为我们送来了充足的防压疮贴,有效舒缓了面部的压力。这些强而有力的后援支持,让我们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抗疫战斗中。

来源:红网

作者:朱继丽

编辑:陈亚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