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战疫日记(13):新冠肺炎病房里9岁小患者的礼物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晶 高琳 编辑:陈亚男 2020-02-13 19:22:42
时刻新闻
—分享—

战疫日记(12):我是你们的勤务兵——隔离区感控督察员

战疫日记(11):与病毒作战,有爱就不孤单

战疫日记⑩: 在这里,我们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战疫日记⑨:生死时速 默默在心底给我们“战队”点个赞!

战疫日记⑧:“出院喽!”极大地振奋了队员们的士气

战疫日记⑦:收到两个孩子的来信,我想你们了!

战疫日记⑥:医护人员要成为病人精神的“定海神针”

战疫日记⑤:医生“线上线下”的关怀和安慰也能成为患者的一剂良药

战疫日记④:这里一切都挺好,请你们放心

战疫日记③:病人好转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战疫日记②:4人到25人 医护力量再加强

战疫日记①:在使命面前,“害怕”这个词必须放下

编者按:真正的抗疫一线是什么样子?很多医护人员在报名参加一线志愿者时对这些还没有具体的印象,直到真正走进隔离病房,开展实际工作,才会有切身感受。不喝水、不吃饭、不方便上厕所、汗湿了又干、所有的生活护理兼卫生员工作全部要承担……2月12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唐贵红通过记录自己与小患者之间的互动,捕捉“战疫”最前线的点滴感动。

????_20200213182330.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亚男 通讯员 李晶 高琳 整理报道

今天进病房,小患者小怡送给我的一幅画,瞬间把我暖到了:画中,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奋力前行,画面顶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而“中国加油”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小怡说这是画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因为有我的帮助,她有信心能很快好起来,她也会和我们一起为中国加油!那稚嫩面庞、坚定的眼神,让我倍觉能量满满。

????_20200213182337.jpg

小怡(化名)今年九岁,是我管理的病房中年龄最小的患者。因为年前参加奶奶的丧礼,接触了同样来参加丧礼的武汉亲戚,小怡和她的妈妈,以及大伯、叔叔一家先后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就医后很快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随即小怡和妈妈都入住到了长沙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确诊后,虽然小怡跟妈妈住在同一个病房,但由于怕交叉感染,小怡在住院期间是不能出病房的,她只能在自己病房里待着。像小怡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我刚开始还担心她会坐不住,可没想到小怡却异常的安静和听话,不吵也不闹,也不太爱说话,总静静地坐在床头!给她做治疗,她也从不哭闹,喂药也从来不抗拒。相比我见过的其他小病人的娇气,小怡的乖巧和懂事显得尤为特别,甚至都有点让人心疼。

为了不让小怡一个人闷着,我只要进病房就会有意无意地跟她说说话。刚开始,对于我的主动“搭讪”小怡还不怎么回应,我想可能是隔着防护服和面罩、口罩的缘故,毕竟这么小的孩子没被我的“全副武装”吓到,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次进病房,我看到小怡口罩没戴好,就细心帮她戴上,并教她戴口罩的正确方法:“鼻梁处的金属条要压紧贴近面部”。因为没有儿童口罩,我又帮她缩短带子,尽量让她舒适!这个时候,我看到她眨巴着大眼睛,静静地看着我,然后甜甜地说了句:“谢谢护士阿姨!”我知道,我们彼此的心终于近了一步。

????_20200213182346.jpg

后来,我还是会有事没事跟小怡聊天,她给我的回应也渐渐多了起来。当她知道我儿子跟她年龄差不多大,都喜欢画画的时候,小怡的话匣子也慢慢打开了,而且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

“打探”到了小怡的喜好,第二天进病房,我就给她带来了纸和笔,并告诉她想画什么就画,纸用完了我再给她拿。小怡高兴地点点头,并冲我开心地笑了起来。“对嘛,这才是9岁孩子该有的样子!”我开心地自言自语道。于是第二天,小怡便画了一幅画送给我。

看着画,我想:一个9岁的小女孩都能如此勇敢坚强,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妈妈,加油,我爱你!”我脑海中又不由得想起出发前儿子给我的鼓励的话,不忍落泪。作为一名母亲,照顾孩子是天性使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冲锋在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使命所在。愿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照顾,愿所有的医者仁心都不被辜负,愿所有的党员同志都牢记使命,不负韶华。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晶 高琳

编辑:陈亚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2/13/67216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