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战疫日记(22):防护服下心照不宣的秘密
2020-03-05 12:08:26 字号:

战疫日记(22):防护服下心照不宣的秘密

编者按:遵照国家卫健委的统一部署,2月21日下午,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共计174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其中包含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13名医护人员,他们积极报名到最前沿的阵地-金银潭医院的危重病区去。3月2日是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李晓支援金银潭医院的第11天,她用笔记录下这些天的经历。

战疫日记(21):我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战疫日记(20):从“抗拒”到接纳,我们握手互相鼓励

战疫日记(19):记录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天

战疫日记(18):我在抗疫专家组,容不得一丝马虎

战疫日记(17):孩子不肯吃药,护士成为爸爸的“神助攻”

战疫日记(16):抗疫也是一场提升自我的历练

抗疫日记(15):细微处的关心让我们和患者贴得更近了

战疫日记(14):“妹陀,你要保护好自己!”

战疫日记(13):新冠肺炎病房里9岁小患者的礼物

战疫日记(12):我是你们的勤务兵——隔离区感控督察员

战疫日记(11):与病毒作战,有爱就不孤单

战疫日记⑩: 在这里,我们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战疫日记⑨:生死时速 默默在心底给我们“战队”点个赞!

战疫日记⑧:“出院喽!”极大地振奋了队员们的士气

战疫日记⑦:收到两个孩子的来信,我想你们了!

战疫日记⑥:医护人员要成为病人精神的“定海神针”

战疫日记⑤:医生“线上线下”的关怀和安慰也能成为患者的一剂良药

战疫日记④:这里一切都挺好,请你们放心

战疫日记③:病人好转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战疫日记②:4人到25人 医护力量再加强

战疫日记①:在使命面前,“害怕”这个词必须放下

??1.pn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陈亚男 通讯员 李晶整理报道

凌晨两点半起床去上班,初春的武汉刮着绵绵微风,我不禁缩了缩脖子,从驻地到医院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外面只有车过水响的声音,昏黄的路灯在雨里发出朦胧的暖光,途经长江大桥,雄伟的建筑依然如平时一样醒目,这时候我又赶紧裹紧了衣服,我转头看向了车窗外,暗自给自己加油打气,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服务好患者,才能让他们早日康复回家与家人团聚。

我上班的地方是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区,这里大多是危重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和上呼吸机,到科室和同班的队员一起熟练地穿好防护服,可爱的队友在我的防护服上画了个小太阳,希望患者看到后心情能舒缓一些,仔细检查后相互鼓了鼓劲走进了病房,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上班时要“三查八对一注意,核心制度记心里”,因为穿防护服戴口罩的原因大家说话得特别大声才听得清,2个小时后我被防护口罩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脸上、耳朵上被护具压得生疼,护目镜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眼前雾蒙蒙一片,给早上动脉采血和咽试纸采集都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是患者都非常理解我的工作,患者朱阿姨还不停地跟我说道:“姑娘,不要着急,慢慢来,真是辛苦你们了。”我斜着眼睛靠着护目镜边边上一点点清晰的区域完成了操作,站起来时我感觉到汗水和鼻涕正在往下流,我曾问过前辈老师:“如果流鼻涕,怎么办?”她说:“吃下去。”如今亲自遇到这种情况,没有选择,不可能浪费防护服,已经滴到嘴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这是会让我记住一辈子的味道。

终于下班,我们严格按流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服,消毒完毕后坐上回酒店的班车,常规打开手机看看,因为我的五个好朋友全部都在武汉支援,我们每次下班都会一起视频分享一线上的点滴,交流工作经验,我说今天上班的时候鼻涕流出来,连续吸了几下没吸上去,流到嘴巴里了咸咸的,她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似乎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大家都能理解。

我们的工作危险而繁杂,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我们身着白衣,只为守职。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抗疫结束以后,我们想再来武汉看看凌晨两点的热闹与繁华,带上爸妈吃一顿他们心心念念的热干面和潜江小龙虾。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晶

编辑:陈亚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