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历经6小时,他成功为远在北京的患儿送去了生命之光
三湘都市报报1月12日讯 “等了七年,终于盼来一次救人的机会。”2009年,杜军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去年3月,经系统检索,发现有求助的白血病患者与杜军的HLA初配型结果吻合。
2016年8月8日,杜军经历了近6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成功为远在北京的患儿送去了生命之光。
“我能等,但病人等不起”
2016年7月,杜军采集血液样本进行高分辨检验时,正值桃源县城防汛抢险最紧急的时段。杜军是县局常备抢险队员,他二话没说冲向防汛抗洪最前线。7月27日,桃源县汛情有所缓解,杜军从防洪一线下来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术前最后一次体检。同事、朋友都劝他休息几天把身体养好再去。“我能等,但病人等不起。”对于大家的好心劝导,杜军一口回绝。
8月3日,杜军在母亲的陪护下赶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8月8日早上8:30,杜军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双臂被插上针管开始采集。因为受捐者是小孩,所需干细胞比成人少,医生预计3个小时就能结束手术。
让医生没有料到的是,杜军外周血中释放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多,需要增加循环血量才能采集够。但手术时间过长很可能会增强不适感,当医生征求意见时,杜军没有一丝犹豫,爽快答应。双臂插着针管,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地躺了6个小时,采集手术才成功。2016年8月8日,其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注入患者体内。
等了七年,终于盼来救人的机会
杜军与白血病患儿的结缘,还要从参加单位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说起。杜军所在的桃源县国税局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每年都会号召干部职工参加奉献大爱的义务献血、扶贫助学等各类社会活动。
2009年,杜军加入了义务献血队伍。他暗暗下定决心:加入造干库,尽一己之力为白血病患者带去一线生机。
时隔七年,他终于盼来了救人的机会。2016年3月9日,经系统检索,发现有求助的白血病患者与杜军的HLA初配型结果吻合,当工作人员通知他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履行捐献意愿。
杜军最终成为了白血病患儿的有缘人,但他却不是第一个与患儿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在此之前,还有两名志愿者成功配型,第一个志愿者中途反悔,第二个志愿者因体检不合格终止捐献。经历了两次“等待—希望—绝望”的过程,患儿和爸爸妈妈都异常焦虑期待。
杜军了解到情况之后,更加坚定了捐献的信念:“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再让他们绝望!”
■记者 张浩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浩
编辑: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