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2日讯(通讯员 肖双双)10月以来,长沙出现断崖式大降温,前来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的关节炎患者明显增加。据统计,降温以来,疼痛门诊每天都有4-5例因关节炎致疼痛前来治疗的患者,骨科、中西医结合科病房近期也收治了20多例该类患者。
接诊的多位专家均提醒,低温和潮湿等气候变化,容易诱发和加重关节炎的症状,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关节部位的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和激烈运动,尽量减少爬山、蹲、跪等活动和动作,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会导致关节残疾。合理、正确使用药物是治疗关节炎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关节炎治疗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减轻关节肿胀等作用。
然而,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学科主任兼药学部主任李昕在药学门诊,就碰到过一些关节炎患者存在或多或少的用药困惑和误区。
误区一:止疼药要尽量少吃,吃多了会上瘾
控制炎症反应是治疗关节炎引起疼痛的关键,而抗炎镇痛药效果最好。
关节炎患者常用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它是通过在外周抑制环氧化酶,减少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产生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缓解“红、肿、热、痛”的症状,并不会成瘾。
但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和消化道出血风险。因此,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同时警惕消化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如腹痛、腹胀、黑便、心慌心悸等。
误区二:一种止痛药没效果,多吃几种是不是更好?
如果正在服用的止痛药效果不好,可以遵医嘱调整用药,但一定不要同时口服2种或2种以上的止痛药,这样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道溃疡,或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三: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绝大部分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拒不服药。
常见的几种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均是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只能在专科医生的评估下,遵医嘱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延缓关节破坏,使病情维持在稳定状态。因药物存在副作用而选择拒绝用药,只会加重病情进展,得不偿失。
误区四:激素副作用多,千万不能使用
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药物,常见的有可的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有抗炎、镇痛、消肿的作用,能减轻炎性反应所致的充血、组织液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起效迅速,短期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轻度关节炎早期肿痛症状。亦适用于重度疼痛或经治疗后疼痛无缓解甚至持续加重的关节炎患者。
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青睐有佳,因其起效快、症状缓解明显而强烈要求使用;有的患者视其为洪水猛兽,对该类药物一概拒绝。
其实,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疾病的急性炎症期,可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机体的防御能力降低从而诱发感染,加重骨质疏松、血压升高等症状。
因此,骨关节炎的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既可达到治疗效果,又可将副作用降至最低。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漫长,为了保证治疗的持续性,患者应知晓长期平稳抗炎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用药知识,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红网
作者:肖双双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10/12/1192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