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佳节养生四部曲 谷医堂中医专家带你来解锁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2023-09-28 15:07:5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9月28日讯(通讯员 何翼)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人们就在秋天月亮最圆的这一天过节,祭拜月神。因此,也产生了很多习俗与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这些传说故事其实都是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健康平安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然,中秋期间,昼温夜凉,早晚温差较大,蚊虫及各类细菌等仍十分活跃,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病邪趁虚而引入,故更需重视养生,防患于未然。下面由谷医堂中医专家薛丽君教授带你来解锁中秋养生的四部曲,健康平安人团圆。

图片8.wm.jpg

谷医堂中医专家薛丽君教授坐诊中。

一、食养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佳节,象征团团圆圆的月饼肯定是少不了的。但由于月饼富含热量较高的面粉、白糖、食油,因此,是一种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食品,谷医堂营养师建议大家,不宜多吃。

中秋善食,粥食与秋汤正合适。

秋季燥邪易伤肺,所以中秋时节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从性味来说,少食辛辣、适当增加酸味食物,能有效预防肺气太盛而克伤肝木。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的说法。时值中秋,喝粥可以顾护肠胃、滋养津液,可谓是正当时的养生佳品。

中秋食疗方:百枣莲子银杏粥

【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中秋节前后,早晚凉气渐重,但燥气不减,由于燥邪容易化火耗伤肺津,很容易引发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

用具有润燥作用的中药做药粥,如沙参、百合、麦冬、黄精等熬粥,用石斛、麦冬泡茶等,均可起到养阴润肺的保健作用。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大葱、生姜等燥热之品。

五汁饮

比较经典的一款养生茶,将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各等分,将5种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改小火煮30分钟即可,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古有谚语云:“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除此之外,仲秋时节,丹桂飘香,其实桂花除了香味以外,它也是中秋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能泡茶喝,制成糖果和糕点,做成桂花鸭,还能酿酒。

中医认为桂花有化痰、生津的功效,所以在中秋时节,如果能够吃一些桂花,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二、医养

医养主要是通过口服汤药或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理疗手段对人体进行保养的方法。

中秋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燥痒或鼻衄鼻干、干咳少痰等肺部疾病症状,所以中秋时节的药养主要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重点放在滋补津液方面。

平时可服用人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贝、胖大海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疾的中药来保养。若容易发燥病,则用山药、百合、党参、麦冬、玉竹来预防。

深秋时,中医称“凉燥”,此时不宜多喝凉茶,尤其是胃口不好、全身怕冷、易腹泻的人不要喝凉茶。

三、形养

形养也叫运动养生,是通过一些运动健身及日常生活好习惯的培养等进行养生的方法。

高温带来的烦躁、少食、失眠、懒动及贪凉受寒等,均可使人体健康受损,从而欠上“夏债”,这些毛病,到秋季会上门“算账”。如倦怠乏力、腹痛泄泻等。

而中秋时节,气候适宜,正是人们参加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排解烦恼。

然而秋天的运动不能让其气散,所以运动不能过急,也不能剧烈,量也不能过大,最好是微量出汗为妙。人们可以选择登山、慢跑、骑车、散步等运动方式。

四、息养

中秋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升发,使肺气得以舒展。

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故能形与神俱”。

节气、时令养生体现的是中医治未病思想与智慧,也是国家着力建立的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三位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的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中秋时节宜养生,让我们跟着谷医堂中医专家一起解锁食养、医养、形养、息养四部曲,防患未然好身体。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3/62/130987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