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3日讯(通讯员 周艳春)12月31日,2022年的最后一天,尽管是元旦假期,长沙市第四医院全院上下放弃休假,全阵以待,全力以赴鏖战“疫峰”。
自“新十条”发布以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因地制宜、以变应变,顺利实现工作重点由防控感染向医疗救治的转变,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
增扩病区,全面提升收治能力
12月3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接到市新冠防控指挥部调度令,全院干部职工在24小时完成滨水新城院区病房改造、设备安装,划出4个病区,开放160张床位,调配240名拥有丰富疫情防控经验和救治经验的医护人员,快速应对定点救治任务。
12月11日起,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就诊患者数量激增,特别是发热门诊、急诊内科就诊人数达到平时工作量的2-3倍,住院部一床难求,怎么办?院党委、行政多次召开紧急专题会议,迅速制定应对方案。一方面,对两个院区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实行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优化急诊危重症患者就诊和转运流程,迅速打通急诊患者收治通道;另一方面,整合8个外科病房,增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新生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等4个内科病区,开设综合ICU床位36张,以快速适应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统筹调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面对人员极度短缺的状况,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启动跨专业、跨学科、跨院区支援调剂,从全院调配医师支援发热门诊、急诊、重症、呼吸等病区;打破医生专业界限,对专业科室合并后,组建内科+外科+院感医生的混编队伍,承担综合病区患者救治工作。在临床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非战斗减员的情况下,党委号召“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有的医务人员发着高烧仍坚守在一线,有的症状刚稍好转即迅速返岗;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8小时班变成12小时……面对风险与艰辛,四医人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共同度过了医务人员大批感染最艰难的两周,保障了医疗救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全力以赴,想方设法保药品、设备供应
随着新冠感染者数量不断攀升,为了保障药品供应,药学部一方面与供货公司反复沟通,尽最大可能保障全院急抢救药品及抗疫药品需要。另一方面统筹分配药品,通过拆零分包,限制普通处方开药量等措施,将短缺的、急需的药品优先满足发热病人、重症病人和孕产妇、儿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扩容开放多个病区后,医疗设备设施需求激增。设备科、采购办、总务科紧急协调病床、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等设备,加班加点安装调试,最短时间投入使用。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论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还是行政后勤人员,长沙市第四医院全院职工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都在超负荷的运转!全体四医人用行动践行医者初心使命,保障了医疗救治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守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周艳春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5/95/1219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