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钩沉传奇故事,解构文化内涵。红网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特别开辟“湘雅往事”栏目,通过对老前辈们个人成长和奋斗经历、亲历重大历史事件、学科发展历程等进行文字、影像的采集整理,以访谈录的形式呈现老一辈医学大家勤学苦练、立德树人的奋斗史。
系列报道:
湘雅往事③ | 肖剑秋教授:医海泛舟70载 丈量健康尺度济苍生
【人物名片】
肖健云,男,汉族,中共党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湖南长沙人,1937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原湘雅医学院前身),毕业后留校工作,1962年任湘雅医院眼科住院医师,1963年为耳鼻咽喉科助教(住院医师),1978年晋升讲师(主治医师),1985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0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进行学习,1991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曾任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湘雅医院)副院长,湖南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附属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1995年与田勇泉创办《中国耳鼻咽喉科颅底外科杂志》(卫生部主管),并担任主编。
曾先后获国家科学大会奖、湖南省科学大会奖,湖南省政府科研成果奖多项。曾任第九届长沙市北区人大代表,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学术委员委员。参编国家统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八年制、五年制及研究生教材,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全书(第二版)和其他专著共十多部,2016年被湖南省医学会授终身成就奖,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授“树人奖”。
启医程:祖国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记者:您的家人之前没有从事医疗事业的,您为什么会在高中毕业后第一志愿选择学医?您读书期间,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肖健云:我是1953年进入高中,新中国成立不久,第一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国家一片欣欣向荣。我们都在想,怎么能够读大学,学一个很好的而且自己喜欢的专业,为国家做贡献?挑选之下我就选择了学医。
1955年,我幸运地考入湖南医学院。至今还记得入学时的情景,一进校门便看到一条大标语——做红色的医学专家。
第一节课是讲授医学史,介绍古代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和华陀应用麻沸汤麻醉后开展外科手术。同时要求我们背诵希波克拉底誓言:授我艺者,敬如父母。作为终生同业伴侣,我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生执行我的职务,无论何处,遇到男的或女的、贵人或奴婢、我唯一的目的为病人谋幸福。
五年的医学教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年是基础医学,第二年进入桥梁课开始,学习的负担就加重了,医学的很多知识不仅需要了解,更需要你完全背诵或者记忆。如一个人体从皮肤到肌肉到神经到血管,都需按照图谱背诵。
第三年、第四年的临床课主要讲的是疾病的基本的知识和操作。比如老师会带我们到实习中感受什么叫做吹风性杂音?什么叫做啸鸣音?在临床中进行实践。到第五年就进入临床实习了,内外、妇、儿、传每个大科轮流三个月。
我第一次参与手术是一个机遇,1958年我是大学三年级,当时我们医学院分成了很多医疗队下到基层去、下到农村去。
我们医疗队大概10个人,下到湘西的吉首。当时农村基础医疗还是不错的。公社下面有医院,公社下一级大队有赤脚医生。当时我们最害怕的就是产科的问题。因为普通的产妇一般接生员就可以正常接生。但是她要找我们就都是难产,我们非常紧张,因为我们医疗队没有妇产科医生,对难产也没办法处理。
恰恰这个时候有个人过来,说有个产妇生了一天了但生不出来,现在病人情况越来越不好,我们当时一听也懵了,我们去能解决问题吗?
但是还得去,我们不能拒绝。
去了以后看到病人情况很不好,已经也都差不多奄奄一息了。这个时候我刚好想到我在妇产科轮回实习的时候,学过产前的4步触诊法,按照四步触诊法发现在腹壁下可以触到胎儿肢体,我马上就和当地赤脚医生砍了两个竹子做了一个临时的担架,抬了30公里到当地的州人民医院。
州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邀请我一起手术,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参与手术。当时肚皮打开以后,整个胎儿全部在腹腔里面,子宫完全破裂了,因为处理的比较及时,孕妇后来康复了,我们支援结束的时候还去看她,恢复得很好。
毕业后就开始工作分配,我们那个时候的分配比较简单,就是服从祖国分配,祖国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记者:您在行医期间对您的恩师林筱周教授的言传身教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肖健云:林老这个人工作非常认真,对任何事情都有严格的要求。
我们当时刚进耳鼻喉科的时候,对耳鼻喉科专业不熟悉。他就要求我们写半年的完全病历,完全病历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患者现在病史到过去病史到家庭病史,发病最初的症状是什么?现在的症状是什么?从头到脚全部要做全面的研讨。每个病人都要写完全病历,全部手写,让你更全面的了解这个病人的整体的情况。
在临床工作中除严格执行三级查房(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专科主任)制度外。林老对每周一到两次的全科大查房非常重视,查房之前,医生对自己管的病人需要把所有资料准备好,大查房的时候不能看着病历念,必须要记住病人的情况。你的意见是什么?你认为这个病的诊断是什么?你诊断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个做什么手术?这个手术效果会是怎么样?会不会出现什么并发症?
在医疗工作中,他不管任何时候,白天或晚上、手术中、病房或急诊时,有困难只要要求他来,他一定会即时到达现场,绝不允许电话指示。因为不在现场,你不可能了解病情的真实情况,从而延误治疗。我担任主任一直到现在几代人,一直坚持林老这种精神。
60年代,国内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都比较落后,林老就带着我们根据病人需要制作一些医疗器械。
有一个误食强碱的五岁小孩,食管入口、上端、中段、下段有多处狭窄。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口腔把食道狭窄处扩张。但扩张的器械国内没有。林老就带着我们自制了一个扩张探头:前面用线和蜡连着一个梭形的头,后面接个棍子。扩张后开始能插入一根小儿导尿管,到逐步顺利的放入小儿胃管。就这样,反复狭窄,反复扩张。扩张探子的头,直径从0.4cm逐步增大……孩子从5岁长大到了12岁,饮食开始只能经胃管进食流汁,变成可以经口进食稀饭等半流质。历时近十年,患儿从一个5岁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少年。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扩张、狭窄,再扩张、又狭窄。
面对日益增多的疑难病,一代一代湘雅耳鼻喉科继承了老一辈人的敬业精神,对一些晚期的、复发的鼻咽癌、喉咽癌和鼻颅底的一些复杂肿瘤,都想方设法地进行治疗,挽救和延续其生命,如:其中一例非常少见的蝾螈癌患者,我们参阅了国内外所有文献,设计了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了精心治疗,该患者是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唯一存活的蝾螈癌患者。
老一辈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了我们自律的精神,每次手术前我们都会自觉阅相关资料,准备好术中需要的器械。进入手术室后,会在麻醉后调整好病人术中体位,洗手后会检查手术器械。术后会写详细的术中发现和术后重要注意要点。
循医道:用100%的努力争取1%的成功
记者:临床上有很多棘手的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面对这种情况,你觉得作为一个医生,应该要如何处理?
肖健云:在临床上,我曾遇到一个巨大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瘤体由鼻咽部突至鼻外,面部已高度畸形,口咽部也充满瘤体。入院检查后,发现患者瘤体已广泛侵蚀颅底,部分瘤体已紧靠破裂孔区。
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可能会因大出血而死亡。但是如果手术,医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按照患者当时的情况,手术成功率可能低于20%甚至1%。
林老告诉我们,假如我们放弃,患者就会100%死亡,作为医生,我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要敢于去冒这个险,用100%的努力去争取这个1%的成功。
最后我们为这个病人切除了肿瘤,手术过程中输了10000毫升血,相当于他身上的血换了三次。虽然这个病人以后还有复发的风险,但是起码还是延长了他的生命。
记者:您认为当前医学教育对年轻医生培养的导向是怎样的?
肖健云:医学教育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年-1960年),当时是以教师为主体,以科学为核心,按照科学来设置课程。第二阶段(1960年-2000年),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按照问题设置课程。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化AI的时代。高速计算机的发展对浩如烟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范围,因此,要培养有胜任能力的新型人才来开发和应用这些资料,机器人可以做手术,但它需要人去操作,一个具有经验的人去操作和一个无经验的人去操作,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培养以胜任能力的人应该是今后的方向
医生的接触的人是很复杂的,患者可能是商人、干部、学生。作为一名医生,面对不同的患者,应该要掌握不同的沟通方式,善于用心理学知识,辅助提升治疗效果。
悟医路:回归本心做一名普通的医生
记者:回到60年前,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您还会选择湘雅成为一名医生吗?
肖健云:从18岁背个行李进医学院读书,然后分到医院工作,辗转这么几十年过去了,我治疗过很多病人,也抢救过很多危重的病人,也做过一些冒着风险去做的一些手术。现在回想起来,几十年就这么匆匆忙忙过去了,似乎做了很多工作,又似乎也没做什么工作。
从医几十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同情心。有了责任心,你就会想方设法提升治疗效果;有了同情心,你就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刚开始做医生的时候,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荣誉感,觉得人家都会尊敬我,因为我救死扶伤。但是鲁迅曾说过,“我曾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毕业的时候是个普通医生,如今退休了,尽管多了一些头衔、职称,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普通的医生。我觉得,任何人回归自己,回归本心,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统筹:武海亮 文洁
文字:武海亮 杨胜男 郭慧琳
摄像:王昌吉
配音:田萌
剪辑:杨胜男
视觉设计:杨靖舟
来源:红网
作者:武海亮 杨胜男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2/53/1419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