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4日讯(通讯员 唐卓)67岁的潘阿姨(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长达15年,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近日,她右侧腰部和腿部突然出现针刺般剧痛,随后皮肤发红并出现成串水疱,被确诊为“带状疱疹”。尽管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但疼痛却日益加剧,演变为烧灼、针刺样阵痛,最终因难以忍受的“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入院治疗。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分泌二病区赵新兰主任医师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需引起高度警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很多人小时候得过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在人体的神经节里。”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分泌二病区赵新兰主任医师介绍,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如年龄增长、劳累、患慢性病等,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大量复制并沿着神经纤维扩散,引发神经和皮肤的急性炎症。而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免疫细胞功能,其带状疱疹发生率是普通人的2-3倍,且病情更重、疼痛更剧烈。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和皮疹。疼痛往往在皮疹出现前1-5天就已发生,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刀割样剧痛,部分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皮疹通常沿身体一侧神经分布区域出现,呈条带状,不会跨过身体中线。初期为红斑,很快发展为簇集的水疱,病程约2-4周。约10%-30%的患者还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即皮疹消退后,疼痛仍持续超过1个月,甚至数年,年龄越大、治疗越晚,发生率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除了糖尿病患者,50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患者、肿瘤患者(尤其是接受放化疗者)、艾滋病患者,以及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容易患上带状疱疹。
赵新兰提醒,预防带状疱疹,基础措施在于保护免疫力。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保持规律生活,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此外,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关键措施,推荐50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者接种,能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即使发病也可缩短病程,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
若糖尿病患者不幸得了带状疱疹,早发现、早就医治疗至关重要,需积极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疼治疗等,同时更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加重感染。
来源:红网
作者:唐卓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68/1515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