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脂肪肝”——藏在“沉默”里的健康隐患

来源:红网 作者:贺俊芝 编辑:李雅婷 2025-08-11 17:58:5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8月11日讯(通讯员 贺俊芝)很多人体检报告上写着“脂肪肝”,觉得不痛不痒就置之不理。殊不知,它是个潜在的“沉默杀手”!今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肝病科从西医与中医两个角度带大家看清脂肪肝的真面目。

西医视角:肝脏被油“泡”了

1、定义:脂肪肝,简单说就是肝脏里堆积了太多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健康肝脏脂肪含量应<5%,超过这个比例就是脂肪肝。

2、分类:

(1)酒精性脂肪肝:长期过量饮酒导致。

(2)非酒精性脂肪肝:更常见!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不良饮食、少动等密切相关。

3、危害不小!

早期(单纯性脂肪肝)可能没感觉,但放任不管,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细胞发炎、损伤),甚至肝硬化、肝癌!它还常与心脏病、糖尿病同时出现。

4、沉默是金?不!是隐患!

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感到:

容易疲劳、没精神;

右上腹(肝区)隐隐胀闷不适;

体检发现转氨酶(如ALT、AST)轻度升高;

脖子、腋下皮肤发黑(黑棘皮症)—— 提示代谢问题。

中医视角:肝脾失调,痰湿瘀堵

中医将脂肪肝归于“胁痛”“积聚”“痰浊”等范畴。核心问题在于:

1、脾虚是根本:中医认为“脾主运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甜食冷饮)、久坐少动都会损伤脾胃。脾虚就像“运输机”坏了,无法有效运化水谷精微,导致“痰湿”内生。

2、痰湿瘀阻是关键:这些内生的“痰湿”废物,最容易堆积在肝脏(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痰湿阻滞,影响肝气运行,导致“气滞”;气滞久了,血流不畅,就形成“血瘀”。最终,痰、湿、气滞、血瘀互结,壅塞在肝,就形成了脂肪肝。所谓“肥人多痰湿”“久坐伤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西医共识:早期干预,完全可逆

西医强调:脂肪肝(尤其是单纯性脂肪肝和早期脂肪性肝炎)是“可以逆转”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中医补充:通过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调理,不仅能帮助消除肝脏脂肪,更能改善身体的整体内环境(代谢状态),减少复发风险。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医生提醒:体检非常重要,肝脏超声作为最常用且经济的方法(报告常显示“肝区回声增强、后方衰减”),能有效发现脂肪肝。即使没有症状也不代表健康无虞,切莫因无不适而忽视。脂肪肝是可逆的,关键要尽早采取行动!

来源:红网

作者:贺俊芝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5/151937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