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9日讯(通讯员 周思梦)“医生,我肛门疼得没法坐,昨晚一宿没睡!”32岁的小李捂着屁股冲进诊室,额头上全是冷汗。作为一名程序员,他本就长期久坐,立秋后贪图凉爽,每天抱着冰奶茶、冰镇西瓜当饭吃,还总熬夜赶项目。一周前开始觉得肛门发痒、有坠胀感,他以为是“上火”没在意,直到昨晚肛门突然像被针扎般剧痛,连走路都只能撅着屁股挪 。
医生检查后告知是:“急性肛周脓肿!立秋后气候燥、邪毒易入侵,你又贪凉伤脾胃、久坐酿湿热,肛周就‘闹脾气’了!”
立秋“燥+邪”,为啥肛周爱生病?
中医讲,立秋后“燥气当令”,加上早晚温差大,人体易受“外邪”侵袭。脾胃最忌寒凉,冰饮、凉菜吃多了,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就往下走,淤积在肛周,像给细菌“搭了窝”,痔疮、肛周脓肿、肛裂都爱找上门 。而且,秋燥易让肠道津液不足,大便干结,一用力就把肛门黏膜、血管“撑破”,疼得人直咧嘴!
这些不良习惯,正在“喂大”肛周隐患
(一)饮食:冰饮+重口,脾胃“扛不住”
小李的冰奶茶就是“导火索”!中医说“脾喜燥恶湿”,立秋后吃太多寒凉食物,如冰西瓜、冰淇淋等,会让脾胃阳气受损,湿气排不出去,全往肛周钻。还有人顿顿麻辣火锅、烧烤,燥辣食物助长“内火”,和外燥一结合,肛周血管充血、肿胀,痔疮“噗噜噜”就冒出来了。
(二)作息:熬夜+久坐,气血“堵成粥”
程序员、司机、白领们注意!立秋后本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阳气,可熬夜赶工、久坐不动,气血运行变慢,肛周静脉血“憋”在那里,慢慢形成血栓,痔疮里硬硬的小疙瘩就是它!尤其是凌晨1-3点(肝经当令)还不睡,肝胆排毒不畅,湿热更易侵袭肛周,疼起来能把人“折腾疯”。
中医智慧:立秋肛周防护“三步走”
(一)饮食调脾胃:“润燥+祛湿”双管齐下
润燥吃这些:晨起喝杯蜂蜜水,可润肠,也多吃秋梨、银耳、百合,像银耳百合粥,滋阴润燥,给肠道“补水”,大便不干结,肛门少受罪。
祛湿靠它们:脾虚湿气重的人,试试红豆薏米粥,可健脾利湿;或者用茯苓、芡实煮水喝,把湿热从根儿上“赶出去”。
忌口要牢记:冰饮、麻辣、油炸果断停!尤其是脾胃弱的人,吃一次冰西瓜,肛周可能痒三天,别存侥幸!
(二)作息养阳气:“早睡+动起来”
早睡别磨蹭:晚上10点半前躺下,让肝胆、脾胃“歇口气”,阳气足了,外邪不容易入侵,肛周气血也通畅。
久坐别超1小时: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做“提肛运动”(吸气收缩肛门,坚持3秒再放松,重复20次 ),像给肛周做“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血栓、痔疮都难长。
(三)外护防邪侵:“清洁+润燥”
温水坐浴:每天晚上用40℃左右温水坐浴10分钟,既能清洁肛周,又能舒缓括约肌,像中医外洗一样,把燥邪、湿气“冲干净”。
菊花别“干痒”:肛周皮肤干的人,洗完澡涂点儿凡士林,可润燥保湿,那些细菌、燥邪没机会“搞破坏”。
这些信号别忽视,及时“灭火”
预警1:肛门瘙痒、偶尔刺痛,可能是湿热刚开始“捣乱”,赶紧调整饮食+坐浴,别拖成大问题。
预警2:大便带血、肛门有小肉球脱出,痔疮已经“露头”,及时就医+改变习惯,别等肉球卡着回不去,嵌顿痔会疼到让人崩溃。
预警3:肛门剧痛、肿起“小硬包”,很有可能是肛周脓肿,必须马上治。拖成肛瘘,遭罪又难好。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医生提醒,立秋后,肛周疾病就像“隐藏刺客”,专挑脾胃弱、作息乱的人下手。记住:脾胃养好了,湿热赶跑了,气血通畅了,肛门才能舒舒服服过秋天!
来源:红网
作者:周思梦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91/1526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