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癌症可以看出来 湖南省肿瘤医院专家教你解读体检报告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彭萍 彭璐 编辑:曼曼 2017-01-24 10:50: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1月24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彭萍 彭璐)近年来,体检越来越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的存在,很多人拿着体检报告却一头雾水,不知道各项指标的具体意义,更不知道有些指标可以直接链接到某一种癌症标志物。

  今天,时刻新闻从湖南省肿瘤医院获悉,2017年世界癌症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推出《体检报告以及癌症标志物权威指南》,帮助普通市民从体检报告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抗癌目标。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及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机体对肿瘤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及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就可以辅助诊断肿瘤、指导临床治疗、监测复发转移及判断预后。

  检测到肿瘤标准物升高,需到专科进一步检查。比如发现癌胚抗原(CEA)升高,需要警惕胃肠道肿瘤,建议前往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但是,肿瘤标志物非常之多,单个标记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往往偏低,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倡一次同时测定多种标志物,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不是肿瘤诊断的惟一依据,临床上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手段综合考虑。肿瘤确诊一定要有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的诊断依据。因患者个体差异、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等因素,肿瘤标志物的分析要结合临床情况,从多个角度比较,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某些肿瘤标志物在某些生理情况下或某些良性疾病也可以异常升高,需注意鉴别。

  肿瘤标识物往往通过血液、体液或组织来检测,所以不体检通常无法自我察觉是否有升高。

  肺癌

  解读专家:邬麟(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1)肺癌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哪些?

  1、癌胚抗原(CEA):CEA升高主要见于消化系统肿瘤,肺癌患者血清CEA也可升高,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CEA经肝脏代谢,肝脏的良性疾病也可导致癌胚抗原升高,但通常升高幅度较小。

  2、糖类抗原125(CA125):CA125最初在卵巢癌中发现明显升高,后来在肺癌恶性渗出液中也发现CA125存在,部分肺癌患者血清的CA125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3、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存在于肺、咽、食管等恶性肿瘤中,特别是鳞状细胞癌,因此是肺鳞癌较特异的标志物。

  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肺鳞癌和肺腺癌均可见CYFRA 21-1表达,尤其是肺鳞癌,因此CYFRA 21-1对肺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在小细胞肺癌中升高明显,在非小细胞肺癌也可升高。一些良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中NSE也可升高。

  6、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作用。10%-30%左右的非小细胞肺癌也会出现ProGRP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较小。

  针对上述几种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的价值更大。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患有恶性肿瘤,某些良性疾病也可以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但应引起重视。

  (2)、肺癌能否进行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仅基于病理类型来进行肺癌诊疗早已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肺癌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即根据肺癌患者是否存在及存在哪种驱动基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治疗。研究表明驱动基因是导致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罪魁祸首”,靶向治疗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这些驱动基因来设计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靶向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选择性地与致癌位点相结合,定点抑制致癌分子,杀灭肿瘤细胞,而不会损伤正常组织细胞。靶向治疗高效低毒,针对性强,能在控制病情、延长生存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见的基因检测主要是通过活检取得肿瘤组织来进行,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发展了通过检测血液里的肿瘤细胞脱落的游离DNA来判断基因突变的新技术。

  肺癌的驱动基因有EGFR、ALK、ROS1等十数种,其中最常见的是EGFR基因,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有30%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次是ALK融合基因,约占3-5%。近年来,针对肺癌驱动基因开发的靶向药物相继上市,比如靶向EGFR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和阿法替尼以及克服耐药的奥西替尼;靶向ALK、ROS1及c-MET基因的克唑替尼和色瑞替尼,此外还有针对HER2、RET、BRAF基因的相应靶向药物,均已在临床中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一提的还有属于“免疫靶向治疗”范畴的PD-L1基因检测,研究发现PD-L1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是PD-L1抑制剂的最佳治疗人群,但PD-L1的具体作用及检测方法仍未统一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NextPage]

  卵巢癌

  解读专家:唐迪红(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四科主任主任医师)

  上皮性卵巢癌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但其病死率最高。就其原因,主要是70%的病例发现时已为晚期。那么,如何早期诊断呢,或者说有什么筛查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卵巢癌?

  现阶段临床较公认的卵巢癌的筛查手段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测定。常用于卵巢上皮性癌诊断的肿瘤标记物有CA125(抗卵巢癌蛋白125)、HE4(人附睾分泌蛋白)及CA199(粘蛋白型糖类蛋白质肿瘤标记物)等。

  CA125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肿瘤标记物,也是上皮性卵巢癌最早、最广泛使用的肿瘤标记物,既可用于卵巢癌的诊断,还可用于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及治疗结束后的监测、随访。但在早期诊断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不够高;对早期上皮性卵巢癌及粘液性卵巢癌的敏感性尤其低;CA125升高也可以出现在卵巢良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核及其他炎症性疾病、妊娠月经等生理状况及其他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宫颈腺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中。尽管检查CA125诊断卵巢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CA125仍是目前筛查早期卵巢癌的主要标记物,并且作为评价其他新发现的肿瘤标记物效价的参照物。

  He4是近年来用于卵巢上皮癌诊断的一个较新的肿瘤标记物,其敏感性(72.9%,高于CA125)及特异性(95%)均较高,尤其对绝经前妇女;如与CA125联合检查,可让卵巢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一步提高。CA125+HE4是诊断卵巢癌的最佳组合。

  CA199是胰腺癌及其他胃肠道肿瘤标记物,主要相关肿瘤为胰腺癌、胆囊癌及结直肠癌,在其他胃肠恶性肿瘤及卵巢粘液腺癌、宫颈粘液腺癌也有良好的敏感性,与CA125联合有利于卵巢粘液腺癌的诊断、治疗监测及治疗后随访。

  卵巢癌典型病例

  患者45岁,体检超声检查发现盆腔4cm大小实性肿块,CA125升高。不知是因为没有症状还是不愿意接受,2个多月不闻不问。3个月后看了多位妇科肿瘤专家门诊,进一步检查CA125+HE4均有升高,此时全腹部CT检查发现有盆腔多发肿块,并有腹膜及腹腔转移,腹水。剖腹探查术证实为IIIc期卵巢浆液腺癌。该例患者体检发现卵巢肿块并有肿瘤标记物异常,可惜因为不正视,延误了近3个月时间,高级别上皮性卵巢癌是进展较迅速的疾病,3个月的时间可以由较早期病变进展到晚期病变。
[NextPage]

  宫颈癌

  解读专家:史彩霞(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1)宫颈癌的主要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目前高危型HPV检测已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99.7%)的宫颈癌都是HPV感染所引起,HPV感染不仅仅导致宫颈癌,90%的肛门癌,40%的外阴/阴道癌和12%的头颈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根据WHO的推荐,30-65岁之间的妇女均应进行高危型HPV检测筛查,高危人群如HIV感染、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妇女起始年龄应相应提前至25岁。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建议应在性生活开始3年后或21岁以后开始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液基技术和传统细胞学采集方法对于宫颈癌筛查而言都是可接受的。对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女性可采用HPV检测进行分流以决定是否需行进一步检查或者重复细胞学检测。

  (2)发现HPV感染就代表得癌症了吗?发现HPV感染应该马上怎么做?如果不体检,出现HPV感染身体会察觉吗?

  发现HPV感染不一定就代表得癌症。HPV感染非常普遍,只要开始性生活,一生中被HPV感染的概率非常高,性活跃期妇女HPV感染率约占50%~80%,并不是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发展成宫颈癌。HPV有100多种亚型,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而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发展为宫颈癌可能性大。常见的高危型有: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共12个型别;HPV l6和18是最主要的高危型HPV,70% 的宫颈癌都是由这两型HPV导致的。

  发现HPV感染应该结合HPV感染分型及联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的初筛。若HPV-16和(或)HPV-18阳性,无论细胞学结果阴性或阳性,均应直接行阴道镜检查。若高危HPV检测阳性,细胞学检查阳性也应作阴道镜检查。

  HPV感染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如果不体检无法被自己察觉,只能通过HPV检测得知。HPV检测的目的是发现真正有高风险的人群,而不是检测单纯的HPV感染者。

  (3) 一般什么人群会出现HPV感染?体检发现HPV感染医生会明确通知吗?

  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性活跃妇女的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8-28岁。然而大部分妇女的HPV感染期比较短,在2-3年,一般在8-10个月便可自行消失,大约只有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这种持续感染HPV的妇女,将有更高的患宫颈癌的风险。

  体检发现HPV感染医生会结合HPV感染分型及细胞学检查结果通知作进一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

  (4) 有没有特殊的环境原因或饮食原因导致出现HPV感染?

  在妇女的一生中,可反复感染HPV,也可同时感染多种不同型别的HPV。HPV感染后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很难估计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除性行为习惯外,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口服避孕药、妊娠以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损害如HIV等。

  (5)如何预防与避免出现HPV感染,专家有哪些健康提示?

  HPV适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主要感染人体特异部位皮肤、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性接触为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所以性生活的态度及习惯对宫颈癌起至关重要作用。其他途径如接触传播或母婴直接传播传染不能排除,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防止感染。规律生活、戒烟限酒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率。接种疫苗使身体产生免疫力是最好的预防方法。目前全球范围应用两价疫苗Cervarix®(卉妍康)预防HPV 16,18感染和四价疫苗Gardasil®(加德西)预防HPV6,11,16,18感染,对于15-26岁没有感染HPV的女性,上述两种疫苗接种可以预防90%-100%的HPV16,18型相关的宫颈感染和癌前病变。2014年,FDA批准了九价疫苗(HPA 6,11,16,18,31,33,45,52和58)上市,将预防更多亚型HPV的感染。根据美国CDC发布的HPV疫苗指南推荐,11-12岁女孩和男孩在无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最佳。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可接种HPV疫苗,接种HPV疫苗前不需要先检测自己是否已经感染HPV。

  不论是否已有HPV感染,接种疫苗后,绝大多数女性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保护。HPV疫苗的应用为年轻女性避免感染HPV带来了新的曙光,如能做到彻底的预防,宫颈癌将是人类通过免疫接种方法来全面预防和根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李xx,女性,32岁,平时无阴道不规则流血及流液,无同房出血,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等不适,月经正常,无痛经。2016年10月中旬在海南三亚医院行体检妇科普查发现HPV 16型(+)型,细胞学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根据初筛结果医生通知患者至妇科门诊作进一步检查,2016年11月4日于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宫颈鳞状上皮CINII级,累及腺体;宫颈慢性炎。遂来我院住院就诊,我院病理会诊切片:(宫颈6点)CINIII级累腺。因患者年轻,要求保留子宫,行宫颈锥切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该患者平时无任何不适,进行体检宫颈筛查时细胞学和HPV检测发现宫颈异常后进一步检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采取治疗措施,既防止了宫颈癌的发生又保留了生育功能,是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的成功案例。绝大多数宫颈癌发生在完全没有宫颈筛查或者筛查不充分的人群,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到宫颈癌的发生的时间可达几年-十几年,只要进行规范的宫颈癌筛查,完全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阻断宫颈癌的发生。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测是更精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建议:宫颈癌筛查应从21岁开始。21-29岁女性应用单独细胞学检查,筛查每3年一次。联合筛查不应用于年龄小于30岁的女性。对于30-65岁女性,应行每5年一次的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也可选择每3年一次的单独细胞学检查,不必每年筛查。目前已经明确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随着HPV疫苗的使用,宫颈癌将成为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以彻底根除的癌症。
[NextPage]

  结直肠癌

  解读专家:聂少麟(湖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1)结直肠癌有哪些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意义?

  1.大便隐血实验(OB):OB阳性常常提示消化道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炎症、肿瘤、痔疮等。

  2.肿瘤标志物检测

  3.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结直肠肠壁或腔内病变如溃疡、炎症、息肉、肿瘤、憩室、瘘管等。

  (2)一般什么人群会出现这类肿瘤标志物?体检发现这类肿瘤标志物医生会明确通知吗?

  如有长期的胃肠道慢性疾病史,近期出现腹痛、便血、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等患者,建议体检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如有发现升高,医师会告知并建议进一步专科检查。

  (3)有没有特殊的环境原因或饮食原因导致出现这一类肿瘤标志物?

  当然。不洁饮食、辛辣食物、环境污染等因素均可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所以体检时可能会出现这类肿瘤标志物升高。

  (4)如何预防与避免出现这样的肿瘤标志物,专家有哪些健康提示?

  与其说预防之类标志物的升高,不如说积极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预防结肠癌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2、改善饮食习惯: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3、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结肠腺瘤时,应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不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4、化学药物预防:目前用于结肠癌预防的药物主要有:1)抗氧化剂:其作用机制为保护DNA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它们包括维生素C和E、β2胡萝卜素、叶酸等。2)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已经被证实能够抑制结肠癌的发生。(3)其他正在研究的有关药物有:过氧化酶增殖物活化受体配体、二甲亚砜(DFMO)、钙剂(结合胆酸)、维生素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5、积极锻炼: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NextPage]

  五、乳腺癌

  解读专家:欧阳取长(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乳腺癌有哪些致病因素及预防措施?

  乳腺癌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激素:乳腺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系,在各种内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 2、月经与婚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两个危险因素。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哺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哺乳、哺乳时间长的妇女多。 3、饮食习惯:饮食和乳腺癌有一定关系,高能量的,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容易形成肥胖,肥胖女性患乳腺癌机会大增。酗酒也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4、基因和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乳腺癌。家族性乳腺癌多数由基因改变引起。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5、环境污染、电离辐射、不当的药品摄入也可能影响乳腺癌的发生。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坐多动少,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乳腺发病风险。

  乳腺癌是一种不断恶化的疾病。总体上病情越晚,出现全身性转移的可能性越大,治疗越困难。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存质量越难保障。此外,我国乳腺癌病人大都就诊时间偏晚。乳腺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显得十分重要,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及治愈几率。相关措施包括:1、接受专业检查。所有成年女性,无论是否生育,都应每年一次到专业诊所进行乳房检查。建议所有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胸部X光钼靶片检查。2、平时注重乳房保养和自检:观察乳房外形是否变得不规整,有没有桔皮样的小凹点,或是有小陷窝,挤压时有无液体从乳头溢出。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如果发现有结节,包块,需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3、医生指导下的药物预防。有研究证实:高危人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他莫昔芬持续5年,可以减少近一半的乳腺癌的发生率。但必须强调不可擅自服药,需有专科医生指导。 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要保持正常体重。应尽可能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特别是油炸食品的摄入。(2)避免饮酒抽烟,少喝咖啡。少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对乳房健康非常重要。(3)多吃果菜、鱼类。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地多吃些这类食物,不仅有益于健康,还有助于乳腺癌的预防。(4)适量运动。加强运动。运动可以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减少排卵次数。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积聚减少,让免疫系统功能处于良好状态。 (5)高龄未婚、高龄初产者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建议女性在最佳生育年龄生育并坚持母乳喂养。

  (2)乳腺癌有哪些常用肿瘤标志物?

  1、CEA:中文学名叫做癌胚抗原,它在结直肠、胃、肺、乳腺等癌组织中可出现表达,并分泌于体液中,血液中CEA的正常参考值是0-5μg/L。对于已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CEA水平正常者的手术治愈率较高,术后复发的风险会降低。若术前CEA已升高,提示可能已有血管壁、淋巴系统和周围神经的侵犯和转移,预后可能较差。当癌症出现转移或复发时,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10周~13个月,CEA就有可能开始升高,并且其浓度变化随着病情进展而升高。

  2、CA15-3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的一种高分子糖蛋白,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乳腺癌和乳腺癌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CA15-3的临床正常参考值是<35kU/L,它是乳腺癌的主要肿瘤标志物,在识别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要优于CEA。但仅有10~20%的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有CA15-3升高。对晚期病人,当CA15-3>100 kU/L时,则高度提示合并转移,其敏感性高于CEA。除乳腺癌之外,在胰腺癌、肺癌、卵巢癌、直肠癌和肝癌中也可见到CA15-3的升高。

  3、CA125对乳腺癌的敏感性较卵巢癌为低,但当乳腺癌患者发生肺转移或恶性胸腔积液时可显著升高。

  4、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受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等的影响。ER、PR是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浆中的一类蛋白质,其配体为雌激素和孕激素。它们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在指导和监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通过参与多种信号途径调控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血管生成,在20%~3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HER2的过表达预示了患者更高的复发风险及更短的存活率,是患者进行抗HER2靶向治疗的绝对指征。

  (3)典型案例:

  张某,女,65岁,因单位体检报告CEA和CA15-3均略高于正常值至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门诊就医。向其解释CEA和CA15-3这两项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特异性并不高。吸烟者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以及结肠息肉等良性疾病人群的CEA就可以升高。在5.5%的正常人、一些良性肝病和良性乳腺病患者(16%)中也可见到CA15-3的升高。因此,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中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该提高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担忧,需要进一步通过CT、B超、MR或最先进的PET/CT等手段来进行检查。在完善相关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后,排除了张某现阶段患有乳腺癌的可能,解除了她的心理负担。

  (4)专家观点

  ①肿瘤标志物非常之多,单个标记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往往偏低,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同一种肿瘤或不同类型的肿瘤可有一种或几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同一种肿瘤标志物也可在不同的肿瘤中出现。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价值和确定何种标志物可作为治疗后的随访监测指标,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②因患者个体差异、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等因素,肿瘤标志物的分析要结合临床情况,从多个角度比较,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肿瘤标志物不是肿瘤诊断的唯一依据,临床上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手段综合考虑。必须要强调的是,在目前的科学条件下,肿瘤确诊一定要有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的诊断依据。③某些肿瘤标志物在某些生理情况下或某些良性疾病也可以异常升高,需注意鉴别。但对于已确诊的肿瘤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往往预示着肿瘤的复发或治疗效果不理想,可提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要正确分析,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更大。④尽管临床上对高危人群体检中也能发现早期肿瘤患者,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在诊断中只有辅助诊断价值,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整体而言,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疗效评价及复发转移检查方面的意义更大一些。
[NextPage]

  胰腺癌和胃癌

  解读专家:左朝晖(湖南省肿瘤医院胃十二指肠胰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1)胃癌有哪些常见致病原因及肿瘤标志物?

  胃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人群中40-60岁为发病高峰。环境中很多化学物质与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现有研究证实吸烟、喜食熏制食品、腊肉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胃癌患者家属发生胃癌的几率较一般人会高。

  此外,胃癌的肿瘤标志物也在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与胃癌关系较大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19-9、CA72-4和胃蛋白酶原。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志物的单纯升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同时也不是所有的胃癌病人都会出现这些标志物的升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资料全面进行判断。

  (2)胃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胃癌早期,大多病人主要是有一些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反应,特别是类似一般胃炎的反应,如:㈠、心窝部隐痛,这种痛不严重,可忍受,与进食没有关系,安静休息时容易表现出来。㈡、下腹部饱胀感,这种感觉在进食时更加明显,少量进食即有饱胀感,则不想再多进食,且常伴有胀气和恶心。由于位置多在剑突下或偏右的地方,因此,有时会被误诊为胆囊疾病。㈢、厌食感,以厌食肉类尤其是肥肉为甚,由于进食少并厌食,病人可在短期内很快消瘦下去。㈣、有的病人早期也有黑便的情况,这是因为病变破坏了小血管所致。以上轻微症状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慢性胃炎,难以引起病人和医生的重视。因此,年龄在40岁以上,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的人应及时作胃镜检查。只要注意消化道方面这些细微的变化,并能及时看医生,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则可显著提高。

  (3)胃癌该如何治疗?

  目前胃癌的治愈率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可以归纳为以下十二个字:重视异常信号、定期胃镜检查。首先人们要注意自己身体的一些异常信号。如以前没有胃痛的人最近反复出现胃痛,或者以前虽然有胃痛,但是最近疼痛的性质、强度、发作的规律发生改变,以前有效的药物最近疗效欠佳或无效。还有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也要引起重视。另外,不明原因的消瘦,不明原因的黑便等等也都需要引起重视。同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胃癌的发病高峰是40~60岁,特别是有烟酒嗜好,不洁饮食或慢性胃病的人更易发生胃癌(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的残胃、黑疣状胃炎等,这些常被称为癌前病变)。胃癌的高危人群应该每6至12个月做一次胃镜检查。

  作为胃癌的辅助检查,胃镜是最主要的检查之一。胃镜不但可直接看到病变,而且可以通过放大胃镜、特殊染色提高诊断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以前胃镜是较痛苦的检查,但是目前开展的无痛胃镜可以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胃镜检查。随着患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胃镜目前已经成为消化道疾病的常规检查。

  (4)胃癌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胃癌的预防措施则包括:㈠、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其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所以食品要新鲜,提倡冰箱冷藏。㈡、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应尽量少食用。㈢、不吃霉变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发霉变质的食品,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胃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㈣、不吸烟、少饮酒。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会刺激胃粘膜,损伤粘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若饮食不定时定量、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同时,食盐摄入量大,进餐时好生闷气与胃癌也有关系。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维生素A、B、E的食物,适当加强蛋白质摄入,以利保护胃粘膜。㈦、保护食用水的卫生,一定要用正规的自来水,农村地区尽量使用干净卫生的井水。㈧、积极治疗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与胃癌有较密切的关系;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的癌变较单发性息肉多见,息肉直径超过2cm显示有恶变倾向;恶性贫血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必须经常到医院检查治疗,消除癌前病变,预防胃癌的发生。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胡某,男,52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进食后加重,不剧可忍,伴乏力、食欲下降,无其他地方的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解黑便。患者既往便有慢性胃炎病史,但因为这一个月来肚子疼的越来越厉害,并且出现了体重减轻。患者变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患者检查结果中肿瘤标志物便全为正常值,但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有一个溃疡,后来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早期胃癌。这例患者虽然不幸患上了患者,但万幸的是觉察到异常后及时就诊,在早期得到了治疗,获得了痊愈。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彭萍 彭璐

编辑:曼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2017/01/24/4220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