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吞一片药需要喝多少水,你真的知道吗?

来源:红网 作者:谢静 编辑:吕周阳 2023-09-14 14:05:3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9月14日讯(通讯员 谢静)药片、糖浆、胶囊……几乎所有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服用过药品,说起服药,似乎也是一件只需“和水吞下”的简单事儿。不过,可别小瞧吃药这件事,服药方法不正确,治病的良药没准会变成“致病的毒药”。近期,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就收治了一名因服药方法不正确导致药物嵌顿于食管而引发食管炎的患者。

9月初,18岁的长沙男孩小何突然出现胸骨后不适和进食梗阻感。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完善了胃镜检查,提示食道中段炎(糜烂出血),考虑是药物所致。

原来前不久,小何因着凉引起反复腹泻及腹部隐痛不适,正在遵医嘱口服复方消化酶、益生菌治疗。小伙子每次吃药,都是就着一小口水把药吞下就“完事”,没曾想由于饮水量太少,药物没能顺利从食道进入胃,而是长时间粘附在食管壁,导致食管黏膜的损伤。

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马曦解释,小何的情况虽不常见,但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只有采取了正确的服药方法,才能在保障药效发挥的同时,也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安全。

首先是服药的饮水量。饮水量的多少由药物的性质决定。常规药物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先喝一口水润滑食管,然后饮足量的水(200-300毫升)送服药物。

服药时饮水量太少或直接干吞药片,容易使药物(尤其是体积较大的片剂等)不能完全进入胃中,药物滞留粘附于食管黏膜引起食管损伤;抗肿瘤药、抗胆碱药、铁剂、胶囊剂、多西环素等在服用时若饮水量过少,容易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特殊的药物应根据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磺胺类的药物由于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所以服药当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

当然,服药时并不是饮水量越多越好,如胃黏膜保护剂需覆盖消化道黏膜表面,为达到效果,这类药物在服用时需少饮水;止咳糖浆类的药物会在咽喉部黏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轻黏膜炎症的刺激,需少饮水;因为益生菌里面都是活的菌群,因此不仅需要冷藏保存,冲服的水温也要低于40度,避免水温过高影响药物效果,同时注意益生菌的服用要与抗生素间隔两个小时,否则将影响益生菌的功效。

“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药物的禁忌和警示是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定。”马曦强调,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有助于避免潜在的风险。某些药物在特定人群中可能存在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特定疾病的患者。因此在使用药物之前,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并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医生或药师能够评估药物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要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会与特定的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效果。比如大家熟悉的钙片忌与菠菜同食,因为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不仅会妨碍钙吸收,还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

另外,不少病人被家属安排了各种口味清淡的营养粥,为了增加风味,选择在喝粥时伴个咸鸭蛋。殊不知咸鸭蛋含有一定的烟硝基化合物,若患者此时正在服用解热药物,药物中的氨基比林可与咸鸭蛋中的亚硝基化合物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另外,几乎所有的日常药物与酒、浓茶、咖啡等相克,在服用时需要尽量避免。

服药无小事。马曦提醒,大家在服药过程中及服药后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来源:红网

作者:谢静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3/58/130500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