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5日讯(通讯员 何宇琴)“每年都做体检,结果突然查出癌症晚期”—— 这类信息总能引发人们对健康体检的焦虑。其实,健康体检本身是守护健康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方式不对,就可能让疾病有了可乘之机,同时,选择资质合规的医院和健康管理机构也很重要。
别让 “健康错觉” 误导你:体检不只是 “查异常”
在健康管理中,体检常被误解为“没病找病”的例行公事,甚至有人认为“身体没症状就不需要检查”。这种“健康错觉”让许多人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机会。事实上,体检的核心价值在于“防患于未然”——例如:通过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波动,发现代谢异常的苗头;通过影像学检查捕捉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潜在风险;甚至通过肿瘤标志物提示进一步筛查的必要性。若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就医,可能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体质与健康风险亦是不相同的。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专家表示:体检项目应根据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选择。例如,长期吸烟者需增加低剂量螺旋CT,胃癌家族史者需重视胃镜检查。三高人群加选糖化血红蛋白、心脏彩超,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可以加做离子检测、既往有风湿疾病可加做风湿三项;长期久坐人群可考虑做颈腰椎X线或者核磁,经常在外用餐可加做幽门螺旋杆菌检测;50岁以上可全面加做肿瘤标志物、骨密度检测。
同时,对异常指标不能仅看“是否超标”,而应结合整体健康状态评估风险等级。
别让 “查后不管” 白费功夫:体检后要 “跟进干预”
然而,即便体检发现问题,许多人又陷入“查后不管”的误区。例如,报告显示“轻度脂肪肝”或“幽门螺杆菌阳性”,因无不适症状便置之不理;或看到“建议复查”却因工作忙碌一拖再拖。这种态度可能让可控的小问题演变为大隐患。
体检后管理:受检者应重视的关键环节
健康体检的价值不仅在于检查本身,更在于后续的跟进与管理。受检者应重视健康体检机构提供的后续指导与提醒,将单次检查转化为持续的健康监测与风险管理。
重视临界异常指标的干预指导:
以肺结节为例,初次发现的微小结节虽无需立刻手术,但需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其变化趋势,例如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曾连续3年跟踪某体检受检者的甲状腺结节,最终在可能癌变前手术痊愈;而血糖、血压的临界值若不通过饮食、运动干预,很可能在几年内发展为糖尿病或高血压。
重视项目复查:
对需随访的异常发现(如结节、息肉),应按时定期复查。
关注健康趋势变化:
将历年体检数据的对比分析。通过动态观察指标变化(即使单次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可早期识别潜在风险趋势(如血糖、尿酸逐年缓慢升高),以便及时干预。
告别“体检即任务完成”的想法!健康需要持续经营。只有自身打破“体检=完成任务”的思维,以及选择在有资质认证的医院或者健康管理机构的健康管理下,将检查、评估、干预、复查形成闭环,才能让健康体检真正成为疾病的“拦截网”。
来源:红网
作者:何宇琴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97/1518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