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省、市、县卫生计生相关单位共400多人在长沙举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并举办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班。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龙开超出席活动启动式并做动员讲话。
红网长沙6月14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辜妹兰)今天上午,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省、市、县卫生计生相关单位共400多人在长沙举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并举办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班。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龙开超出席活动启动式并做动员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副司长张志强应邀参加启动式。
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各级卫生计生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结合卫生计生食品安全职责和宣传重点,加大法律法规标准的学习宣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建设;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的意义,推动行业尚德守法;大力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和营养健康知识的认知;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增加社会监督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2015年,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监测食品11203件,获得69257个监测数据;放射性污染共完成51份样品的监测,获得434个核素监测数据。监测任务完成率100%以上。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全面铺开,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02起,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21197人次,采集生物样本2017例,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在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们还就市民密切关注的家庭厨房卫生、家庭用刀具砧板生熟分开、冰箱食品储存、蔬菜瓜果清洗、食物产品具有放射性的来源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科普资料
1、食品储存在冰箱就很保险吗?
冰箱是家庭生活必需品,用冰箱妥善保存食品不仅可以防止食物被细菌等各种微生物污染,也可减少食品风味流失。但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冷藏温度一般为4-6℃,可以减缓细菌孳生,但细菌仍然会缓慢生长。因此冰箱储存食物应注意:
(1)冰箱内储存食品不宜贮存太久。熟食一般只能存放1至3天,超过24小时就要重新加热后再用;超过3天的肉、蛋、奶类熟食最好废弃。回锅加热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以上。特别是肉禽、水产品烧熟煮透很重要,可以杀死其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2)冰箱内食物不能塞太满。如果冰箱塞的太满,里面的冷空气就无法正常循环,冷藏效果降低,造成食品腐败。
(3)婴幼儿食品尽量不储存冰箱,最好要现吃现做,如需储存,不得超过24小时,食用时必须加热煮透。
(4)食物在冰箱储存要相对做到生熟分开,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储存的熟食要用容器装好,带盖保存,不要和生食接触。
2、家庭用刀具、砧板也需要生熟分开吗?
生熟分开很重要,生熟不分是家庭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各种器皿、刀具、砧板都是细菌容易孳生的地方,处理生食的器具如果再拿来处理熟食,生食的细菌就会污染熟食,应使用两套不同的器具分别处理生食和熟食,以避免交互污染。或者也可以先用清洁的器具处理熟食,再处理生食。所有的用具、器皿、抹布需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
3、生吃的瓜果、蔬菜我们都知道要洗干净才能吃,那怎么洗最科学呢?
一般都是先用水浸泡,再仔细清洗。
(1)生菜、白菜等叶菜类是先将叶片分别剥开后,浸泡数分钟,再以流水仔细冲洗。
(2)萝卜、土豆等根茎类,是利用软刷直接在水龙头下刷洗。
(3)橙、柚、柑桔等须去皮的水果类,可用软刷轻轻刷洗。
(4)葡萄、蕃茄等不须去皮的水果类,则先浸泡后,再水洗。
4、“饭前便后要洗手”很重要,如何洗手才能保证清洁干净?
洗手是预防食物中毒的第一道防线。如果便后不洗手,大量细菌就会停留在手上。吃东西时,细菌就会和食物一起吃进去而使你生病。另外在处理生的肉类或水产品之后,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触其他食品,避免交叉污染。正确的洗手方法是;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或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左右手相同。
5、没煮开的豆浆也会导致食物中毒吗?
是的,应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如果没煮开或没热透,有毒物质就不能彻底破坏,喝了之后数分钟到1小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中毒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就能康复,但对婴幼儿和老人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豆浆一定要煮熟煮开。
6、发芽土豆能吃吗?
发芽的土豆有毒,不能吃。
在土豆贮藏期间,如果存放时间长,温度较高,有阳光直射到土豆表面,都可能促使土豆长芽。发芽土豆中含有一种有毒生物碱,叫龙葵素。正常土豆中龙葵素含量较少,对人体没有危害。当土豆变成黑绿色或发芽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就可能因为食用龙葵碱而中毒。
龙葵碱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轻者出现上吐下泻,头晕、头疼甚至脱水,重者可致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当储存的土豆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就不能食用。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部分,同时将切好的土豆放在水中泡半小时左右,因龙葵素溶于水,可去除毒素。
7、为什么吃四季度会中毒,如何预防?
四季豆又名扁豆、云豆、刀豆、梅豆等,各地称呼有所不同,形状或相同或不同,或统称为菜豆、豆角,是人们喜食的蔬菜。吃烹调加工不熟的四季豆能使人中毒,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发现,但每年因此而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却不少。
食用生豆角或未炒熟的豆角容易引起中毒,这是由于生豆角中含有两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血素和毒蛋白。当人们吃了生豆角后,这两种毒素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感到腹部不适,重者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尤其是儿童。
虽然豆角中的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有毒,但它有自身的特点和弱点,即不耐高温。因此,不论家里的父母,还是托儿所的厨师,在给孩子做豆角这道菜时,一定要充分加热煮熟,或急火加热10分钟以上,以保证豆角熟透,有害物质就会分解变成无毒物质了。
8、油炸食品好吃但不能多吃。
油炸食品中,有油饼、油条、薄脆、油炸方便面、炸鸡翅、炸鸡腿、炸丸子等等。油炸食品有特殊的香味,酥脆适口,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油炸食品也存在不少安全问题,不少专家认为长期大量吃这种油炸食品都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营养损失。油炸食物中的许多维生素会因高温等因素遭受严重破坏,故过多食用油炸食物会使人发生营养失衡。
(2)难以消化食物经油炸后,表面被大量的油脂包裹,而消化油脂的难度比较大,所以,过多食用油炸食物后,会使人感到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肝、胆、胰腺。
(3)能量过剩导致的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经烹调油煎炸后的食物能量会增加许多,这些增加的能量完全来自烹调油。能量过剩导致的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和富裕农村地区居民的重要营养问题。
(4)产生致癌物质。在一般油炸加热温度不高、时间较短时,安全问题还不大。但是加热温度过高,炸油反复使用,富含淀粉类的食品,如面粉类、薯类食品等,油炸时产生的丙烯酰胺等有害成分,可能会引发癌症。因此要求控制油温在180~190℃条件下,炸油的使用时间也不得超过6.4小时。
(5)在炸油条、油饼等的油炸面食中常加入含铝元素的明矾作膨化剂,2015年湖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发现,油条中铝超标率达70.59%。而铝在脑细胞中沉积跟老年痴呆症有关。经常吃油饼等对老年人不利。
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油炸面食,多吃生鲜蔬果,油炸食品对人体危害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9、生吃海鲜,小心中毒?
在我国很多人都喜欢生猛海鲜,诸如生鱼片、生鱼粥、醉虾蟹等。其结果就是许多人因此患上寄生虫病。因为对于水产品来说,像福寿螺、虾、蟹等,大多数是寄生虫或病菌的宿主,未彻底加热或者炊具、容器生熟不分,这样的饮食方法很容易食入寄生虫和致病菌:
(1)致病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于海产品中,近几年已成为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第一大原因。生熟不分也可以使肉、蛋、蔬菜等被交叉污染。由于副溶血性弧菌怕酸、怕高温,因此在食用海鲜时除彻底加热外,最好蘸醋食用。游客到海滨旅游时,尽量不要生吃海鲜。
(2)寄生虫病发生。2006年北京市发生一种群体性的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共有160人发病,无死亡病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罪魁祸首是“福寿螺”。这些食客都是在食用生拌螺肉后发病的。广州管圆线虫寄生在人的大脑里,而导致疾病发生。
10、厨房卫生很重要。
我们的食物均来自厨房,家庭厨房卫生关系到家中成员的健康。厨房的卫生状况好坏影响到食物的卫生。因此应注意:
(1)用来加工食品的所有用具表面必须保持干净;
(2)接触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抹布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必要时煮沸消毒;
(3)特别要注意不要在厨房内存放任何有毒物及其容器,以避免误用、误食。
11、食物产品具有放射性的来源。
发生突发性核或者放射事件后,食品可受到所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从空气中落下或者雨水或降雪带下的放射性物质,可沉积到像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的表面或者动物饲料中。也可通过生物链循环转移到了农作物或者动物体内。放射性也可能被冲入河流、湖泊和大海。在这些地方,鱼类和海产品可能会吸收放射性核素。
12、放射性污染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食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会增加个人受到暴露的放射性剂量,也会增加与暴露相关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人体食入被辐射污染的食物后,体内染色体、免疫系统会受到损伤,并出现肾功能异常、心脏血栓增加、纤维素增生。而且,一旦放射性物质被食物吸收,人们无法通过清洗或者高温烹饪去除掉它们。因为放射性物质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一旦土地被污染,很长时间内,人们都不能再利用它了。如最致命的放射性物质之一——铯137,半衰期长达30年。由于摄入了受到放射性铯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带来长期健康影响,因此需要对出现的情况进行仔细监控。
13、遇有突发核事件的情况下,可向食品消费者和生产者提出哪些建议?
对放射性问题突发事件所作出的应对与对食品受到有害物质污染方面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应当是一致的。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者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比如,有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保护露天储存的食品及动物饲料;盖上塑料片或者防渗防水油布。
(2)关闭温室的通风系统,保护生长中的蔬菜;
(3)领回牧场的牲畜并将动物转移到棚子内或者谷仓内;
(4)在有辐射性微尘记录之前,收获成熟作物并遮盖起来;
(5)出现辐射性微尘后请不要收获,要等待污染情况得到登记后发出的进一步指示。
(6)在确认受到严重污染的地方,需要考虑采取多种其他方面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行动,比如:避免食用本地生产的牛奶或者蔬菜;避免屠宰动物;避免食用及收获水生动物和植物(包括鱼类、贝类和藻类);避免打猎、采集蘑菇及其他野生或者收集到的食品。
14、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状况。
《食品安全法》要求“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目前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经清理修订后共有地方标准11项。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清理制定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在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网站上公布。
15、我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情况。
《食品安全法》要求“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目前我省备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3000余项,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自2015年10月起备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在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网站上公布。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辜妹兰
编辑:曼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