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人感染Hp,全家阳性”!健康防护从餐桌公筷分餐开始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何秋苓 编辑:周曼 2025-08-27 17:02:1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8月27日讯(记者 李雅婷 通讯员 何秋苓)在各大医院的消化内科病房,一种现象正频繁出现:当一位患者被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阳性后,不久便会有其家人组团前来做Hp检测,而检测结果往往呈现出“一人感染,全家阳性”的惊人一致性。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菌,为何能轻易“攻陷”一个家庭?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结合临床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菌之所以能轻易“攻陷” 一个家庭,答案往往藏在家庭每日其乐融融的饭桌上。

Hp:胃里的“破坏王”,危害远不止胃痛这么简单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定植于人类胃黏膜,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并与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并非普通“访客”,而是胃内的“破坏王”。它持续分泌毒素,破坏胃黏膜防御系统,导致胃黏膜长期处于“发炎红肿” 的状态,引发慢性胃炎,使患者饱受腹胀、胃部隐痛的折磨。

若不加以干预,它还可能在胃或十二指肠上“挖坑”,引发消化性溃疡,导致患者出现规律性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出血或穿孔。更需警惕的是,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是导致胃癌最重要的可控风险因素。因此,根除Hp,相当于为胃部健康拆除一个关键的 “安全隐患”。

舌尖成 “细菌快递” 通道,亲密行为暗藏传播风险

Hp的传播不靠空气、与血型无关,却依赖“舌尖”,其传播途径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一些看似充满爱意的行为,可能成为Hp传播的渠道。

一是“情深意浓”的筷子传播。聚餐时,一双在菜品间来回夹菜的筷子,会成为Hp穿梭于家人之间的“公共交通”,让细菌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人际传播。

二是“你一口我一口”的分享行为。情侣共喝一杯奶茶、家人品尝孩子的冰淇淋等亲密互动瞬间,看似温馨,实则暗藏Hp传播风险,唾液交换成为细菌扩散的重要途径。

三是“为爱咀嚼”的喂养方式。部分老人习惯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婴儿,这种传统喂养方式虽饱含关爱,却是最直接的“细菌投喂”,极易让婴儿感染Hp。

在此提醒,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切勿选择“分享口水”这种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的方式。

给“爱”加道健康锁,四项措施守护家庭健康

针对Hp的家庭传播风险,我们并非要消灭聚餐的热闹氛围和家庭的温馨感,而是倡议为这份“爱”加上一道健康的安全锁,具体可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推行“公筷制”。将使用公筷视为新时代的家庭健康礼仪,用餐时用公筷夹菜、私筷进食,既能保留食物的美味,又能为健康加分。

第二,“分餐”不“分爱”。当家中已发现Hp感染者或有婴幼儿时,可使用公勺公筷将菜品分到每个人的盘子里,实现分餐进食,既干净又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第三,个人用品专用。水杯、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坚决不共用,守住个人卫生底线,从源头减少Hp传播可能。

第四,重视手部清洁。除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在料理食物前后,也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切断细菌通过手部接触传播的路径。

医生呼吁,下次家庭用餐举筷前,请多思考一秒钟。一个小小的防护举动,就能阻挡Hp传播,守护全家人的胃部健康。

知识多一点:

体检报告显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别慌!这份“除菌攻略”请收好

口臭成“社交拦路虎”?不只是尴尬,背后可能藏着这些健康信号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何秋苓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15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